服务器为什么总是背锅?

作者: kiwid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9-11-30

本文探讨了服务器在现代网络体验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游戏和5G时代中的应用。文章通过比喻和实际案例,解释了服务器如何影响用户体验,并介绍了边缘服务器在提升网络效率和稳定性中的作用。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华为的TaiShan边缘服务器,强调其在5G时代和物联网中的关键角色。

当你连剁手都拼不赢别人的时候,谁最该背锅?要说现代人不顺和烦心的常用背锅侠,水逆大概率没跑了。但水星逆行过于玄学,科学大佬们至今也不能参透一个正常的天文现象和衰运到底有什么联系。但如果服务器“逆行”,那就不一样了。在秒不到好货、文件保存失败和团战输了这些霉运当头的时刻,一句“服务器挂了”就能合情合理地解释 99%的问题。

这种服务器“背锅”的场面在游戏届颇为常见——游戏大厂育碧(Ubisoft)被资深玩家亲切地称为“土豆”,这个名字和他们的服务器脱不了干系。你看这总挂的服务器像不像土豆?《刺客信条》、《全境封锁》、《幽灵行动》这些大名鼎鼎的游戏都来自育碧,没有什么事比和朋友一起联机打游戏更愉悦了。而联机时是和朋友一起大杀四方,还是被人当成抠脚菜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器的稳定性。

刷副本随时 bug,行动被延时拖垮到跟不上节奏……以致于大家一度怀疑神级游戏公司育碧家的服务器根本是土豆做的。至于为什么是土豆而不是苹果和梨呢?2000 年有位硬核玩家利用蔬果原电池技术——5 个土豆和金属电极制成的电池,来给一个简陋的 Web 服务器供电。这个服务器每秒钟只能处理 0.2 个页面请求,速度非常感人,简直就是育碧服务器的代言。服务器为什么心甘情愿地背锅?

道理我都懂,服务器也随时被挂在嘴边吐槽,但为什么它会和我们的网络体验息息相关呢?我们试试把服务器想象成一家火爆的网红餐厅。兼具美味和优雅环境的餐厅大家都趋之若鹜,但像你一样喜欢打卡美食店的人不止一个。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准备从东三环打车到西三环的餐厅麻利吃完发朋友圈,到了之后才发现前面排队 2000 桌……这种吃瘪的体验,像不像好不容易攒了半年的工资,双十一凌晨下单时看到“系统无法完成支付”的时刻?

服务器就是这样的一个“网红餐厅”,它从世界各地获取数据来“进货”,进行处理加工和储存,对这些数据进行“烹饪”处理之后,提供给手机、电脑、平板甚至火车和飞机交通系统等固定或移动终端。服务器的服务管理对象是整个网络的用户,因此它也是网络系统的核心。

就如同大家都爱打卡的网红餐厅,工作日可能只需要排队 100 多桌,足够大的餐厅面积和高效的翻台率让这 100 多桌等位能够很轻松“消化”,即使需要等一等,也仍在餐厅的“计算能力”之内。然而就像周末高峰时间一下产生 2000 桌排队,如果同一时间服务器的负载突然增大,超过了自身运算处理的极限,就会导致延时从而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育碧游戏玩家的增多,就会导致终端登录失败,甚至是宕机。

因此,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终端进行运算的负荷更大,服务器的算力和稳定也就变得更加重要。服务器不好用?不如把它“边缘化” 3G、4G 是云计算的时代,普通物理服务器由于不能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大多数已经被搬到“云”上去。部署在云端的服务器被称为云数据中心,它拥有更好的资源弹性调配能力以及更加灵活的节点规模,世界范围内的服务器都能为我所用,满足瞬时和长期需求。

同时云数据中心使用的分布式储存,也能把这些处理完的数据更好地保管起来。而近在眼前的 5G 时代满足了 eMMB(更高数据速率)、URLLC(更低延迟和更可靠的链接)和 mMTC(超大规模设备链接)。4G 基站的速率标称是 100Mbps,而 5Gbps 当前最高可达 1.9Gbps,而延时也从 10ms 缩短到了 1ms。网速飞升,5G 却给服务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大型云端游戏、物联网、无人驾驶等都将依靠 5G 通信网络,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将变得更加去中心化。但这些美好未来场景,每分每秒都在生成着大量的数据。有机构统计过,在无人驾驶的开发阶段,一辆实时收集路况信息的车每分钟会产生大约 100Gbps 的数据,而服务器也要把这些数据照单全收,运算之后再把指令传回汽车,如果服务器发生错误或时延,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如果在 5G 时代依然让终端和云数据中心直连,信息将还是点对点地传输给核心网后端的云平台,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延时也很严重。大型游戏虽然被放到云端了,但该卡的还是会卡。但如果我们在网络边缘部署小规模或者便携式数据中心,进行终端请求的本地化处理运算,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 5G 时代的超低延时等需求。而这种服务器就是边缘服务器。如何才算优秀的边缘服务器?

前文提到的网红餐厅如果能在人口稠密处多开设一些分店,专门卖那些制作相对简单、食材获取容易和且味道同样优质的菜品。这样一来,就相当于部署了大量的边缘计算服务器,让吃货们在家门口就能吃到部分网红菜品,再也不用等排队叫号了;如果老饕出动,那就可以直奔大厨坐镇的总店——云数据中心。

在这样一种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互协同、彼此互相优化补充的场景下,如果说云计算是把握整体,负责长周期数据的大数据分析,那么边缘计算就更专注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局部。原来都涌向云数据中心的任务部分下沉到边缘端,整个网络的效率就能得到提升。而边缘服务器能够更好地着眼于实时、短周期数据的分析,支撑本地业务及时处理执行,从而减轻云计算的压力。云数据中心和边缘服务器的组合是一种让彼此更完美的存在。

但是要达到 1+1≥2 的效果,就需要部署大量的边缘服务器,此外,边缘服务器还要面临边缘部署、计算能力和保证数据安全可信的多方面考验。服务器除了肩负着游戏玩家的信赖之外,更可能在未来承担着行车安全等生命的依托,边缘服务器也因此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TaiShan边缘服务器,自当稳如泰山 根据 IDC 的统计数据,到 2020 年将有超过 500 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其中超过 50% 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边缘计算所面对的市场规模非常巨大。趁着 5G 的风口,科技巨头们纷纷上车,开始玩转边缘计算,不断地推出强大的边缘计算产品。中国 5G 领导者华为就基于鲲鹏处理器发布面向 5G 创新,最强算力 TaiShan边缘服务器。

TaiShan 200服务器 2280E边缘型在 5G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互协同的场景下,强大的云会让端、边能力更强,而强大的端、边则可提升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进而增强云的能力。就像智慧无穷的大脑和灵巧手脚的完美搭配,云和端、边也需要紧密结合,这要求对芯片设计和云端架构进行统一考量。

TaiShan边缘服务器可以兼容 ARM 架构,提供最多 128 核的并行计算能力,具有 ARM 原生指令集优势,提供更加高效的应用开发和部署运行环境,助力端边云算力同构,实现完美的端边云协同计算。端边云协同计算(秃了的)开发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开发一时爽,兼容火葬场”。写出千行代码只是一切的起点,等到应用场景中让这些代码和模型跨平台兼容、大规模部署的时候,各种问题才层出不穷。

不过得益于鲲鹏+昇腾芯片族,TaiShan边缘服务器拥有强大的多样性计算能力,满足边缘场景的差异化算力需求,开发者自然无需望而却步。TaiShan边缘服务器不仅在计算方面更加稳定,还能够适配严苛的部署环境,同时让数据在边缘场景下依然保持计算的安全可信。过硬的实力得益于华为在企业通讯 IT 领域和服务器设计方面数十年的积累,和极强的行业洞察和技术能力。

所谓万物互联,以时间为横坐标延伸,最大的网络就是物联网。那么边缘服务器就承载着最靠近物联网边缘的计算、处理、优化和存储功能。搭载物联网的发展,边缘计算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医院、在线直播,到智能泊车、自动驾驶、无人机、智能制造等各方面都将有它的身影,制霸物联网的时刻指日可待。

当实力过硬的边缘服务器完成部署,成为 5G 时代常见的组成部分时,服务器也许可以真正地摆脱“背锅侠”的称号。在未来智能生活中,我们也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和队友说:“这波!稳了!”

UUID: e12a33a7-9198-40f8-a735-afa669f45c9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11-30_当你连剁手都拼不赢别人的时候,谁最该背锅?.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