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一位青年去找大师开导,大师问: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青年:珠穆朗玛峰……大师再问:那第二高呢?青年:乔戈里峰……大师又问:那第三高呢?青年:干城章嘉峰……大师:你给我出去!如果说高山有点难度的话,我相信,大家还是能说出每一次载人登月的飞船名称的。比如说,往回追溯整整50年的话,就在本周,人类历史上第2次登月正在进行。这艘飞船的名字,很显然,一定是阿波罗12号。
阿波罗12号的3名宇航员准备进入飞船 | NASA
比起勇夺头魁的阿波罗11号、化险为夷的阿波罗13号,以及有地质学家参与的阿波罗17号,阿波罗12号看似平淡无奇。但作为人类仅有的6次登月,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1969年11月14日,阿波罗12号发射的那天,阴云笼罩在发射场上空。更糟糕的是,当天电闪雷鸣。发射仅仅2秒之后,一道闪电就击中了发射台,庆幸的是,火箭已经升空。然而火箭也在劫难逃。
升空第36.5秒,一道白光闪过飞船的窗口,火箭被闪电击中了!飞船上一时间出现了大量的警报信息:电池警报!电路总线警报!过载警报!对于火箭和飞船来说,闪电瞬间爆发的能量几乎势不可挡,只是看毁坏的程度如何了。这道闪电造成了3组电池组瞬间失效。更严重得还在后面。仅仅又过了16秒,第二道闪电再次击中了火箭!这一次,火箭的自动导航系统被闪电击毁,火箭即将失控,情况紧急!
现场总指挥格里芬(Gerry Griffin)立即询问电子与通信控制台EECOM的约翰·亚伦(John Aaron),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千钧一发之际,他回想起了1年前做过的模拟飞行实验。当时他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解决方案是,立即将信号处理设备(SCE)的开关切换到备用设备(Auxiliary position)上。他迅速简洁地回话:“飞船,我是电信控制台EECOM,把SCE切换到备用模式”。
这句从没有人听过的指令,让地面总指挥格里芬和指令长康拉德瞬间懵了。幸好,登月舱驾驶员艾伦‧宾(Alan Bean)也经历过那次演练,他迅速反应过来,及时切换了SCE开关状态。这一举措拯救了阿波罗12号。备用设备正常运行,失控的火箭被“缰绳”拉了回来。此时逃逸塔尚未与飞船分离,如果火箭失控,地面只能迅速启动逃逸程序,逃逸塔会迅速携带3名宇航员离开火箭,任务将会因为闪电而功亏一篑。
火箭很快冲出了电闪雷鸣的对流层,在进入地球停泊轨道后,3名宇航员仔细检查了飞船的各个部件的功能。人类第2次登月才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阿波罗11号的任务还是验证载人登月的可行性,那阿波罗12号的设计人员胆就肥多了,他们要验证的是精准飞行。然而,荒芜的月球表面缺乏明显的参照物,如何快速判断着陆点是否精准呢?在阿波罗工程之前,已经有不少无人探测器在月球着陆,那何不以躺在月球上的无人探测器为目标呢?
于是,他们选择了其中一艘软着陆的探测器——两年半之前着陆的勘探者3号。阿波罗12号的飞行究竟有多精准呢?由于火箭送入的轨道足够精准,飞船取消了预定的第一次中途轨道修正。这次取消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戏在着陆时上演。阿波罗12号着陆的地区被称为“风暴洋”。这是抵达风暴洋的第4个月球着陆器,在那之前已经有月球5号、勘探者3号和徘徊者7号先后降落于此。
最终,阿波罗12号的降落地点离预计着陆点只差177米,距离勘探者3号反而更近了,只有183米,可以徒步前往。从38万公里外的地球到风暴洋,实现这样的误差,相当于在北京,瞄准上海的一个点,偏差不过一把椅子的高度。
阿波罗12号一共进行了两次月面行走,创造了两次历史。第一项历史,至今仍然仅有这一次。那就是步行前往另一艘作古的探测器,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勘探者3号。
此时的勘探者3号,已经在月面上暴露了两年半的时间。宇航员拆除了部分设备并带回地球,地面的科学家得以研究长期暴露在外太空对仪器的影响。在未来,这种航天考古会再次出现,丰富人们对航天的认知,以及航天博物馆的收藏。第二项历史,是人类首次在月球上布置无人值守的月表实验仪器ALSEP。这组仪器一共持续向地球发送了8年的数据,包括月震、月尘、太阳风等多项内容。
此后的阿波罗飞船也多次携带这一仪器组,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两天后,11月20日,阿波罗12号起身返回地球,并于11月24日溅入太平洋。时隔50年,再次回顾这段历史,阿波罗12号成功地承前启后,继续开拓了人类的科学视野。而今天,我们期待着一艘新的飞船,能够承前启后,再次带我们前往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