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为大家介绍的古菜叫做“橙玉生”,出自南宋的《山家清供》。名字实在起得太好,以至于我怀疑它是出自《聊斋志异》或者《子不语》的篇目——一个叫作橙玉生的读书人的爱情故事。我们复原的橙玉生
图片来自:《祖宗的食谱》2019年周历
和之前介绍过的古菜都不一样,这道菜其实称不上是菜,它更像是一道下酒甜品,清爽宜人,不管是胡子大叔还是胭脂小妹,都会爱不释口。对于这道菜,其实我个人更偏向于放糖而不放盐,甚至可以放一点点炼乳或淡奶油,这样就成为地地道道的饭后甜品了。当然,限于古人的条件和习惯,它们还不像我这样口味贪婪。
鉴于菜谱简单,本篇没有硬知识,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下酒。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下酒”这个概念的?大概从有酒那年就有。但是古人毕竟物资匮乏,在唐宋以前,酒既不美,菜亦不精,加上那会还没有爆炒的条件,所以大多食材都是蒸煮,这是不大好下酒的。当然,上古也有烹饪适合下酒,就是烧烤。捡几根柴禾就能烤,可普通人家哪有猪羊鸡鸭?那就烤点茄子韭菜下酒?别说茄子南北朝才传入中国,即便亘古有之,古人大概也没有这么浪漫的做法,这都是肉筋腰子吃腻了的现代人想出来的玩意儿。
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烧烤炉
所以,“下酒”这个概念真正出现在典籍里是很晚的事。有一个例外,就是《汉书·高祖纪下》当中的一句:“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乍一看以为是吃人,十分恐怖。仔细一想就明白了——这个“佐酒”是陪着一块喝的意思,并不是吃老乡。刘邦未遇时就是著名的酒腻子
“下酒”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齐民要术》,说鲤鱼脯“过饭下酒,极是珍美”,这无疑是随着物资的丰富和烹调的升级,古人过得更讲究了。到了唐宋,下酒就是日常需求了,像《东京梦华录》这样的书里,数不胜数。比如“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小酒店,亦卖下酒,如煎鱼……血羹之类”。
可见,当时下酒的食品不仅多,而且分了等级,既有给官员富贵准备的上等菜肴,也有街头酒徒喜欢的小吃零食。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美食街
除了“下酒”,古书中还有“夏酒”、“嗄酒”、“案酒”、“过酒”之类的说法,意思都一样。除了当动词讲,也指代下酒的菜肴,比如“菜蔬、果子、夏酒”等,就不是指夏天的酒,而是指酒肴。
下酒菜五原则
下酒菜林林总总,全世界恐怕有成千上万种。但并不是所有美味佳肴都能下酒。下酒的佳品,是有一定原则的。作为一个吃货兼酒鬼,鄙下在这方面有些心得。总结起来,下酒的东西必须具备五条特点——浓重、香烈、嚼头、体量、温度。五德具其一,可以佐酒。如果占二三样,就是佳品了,至于五样都占,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东西了。至于滋味、火候之类,在下酒物中,反而不在紧要。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下酒醉蟹钳
首先,佐酒必以重味。吃喝之道,在于调和。《礼记》有云:“甘受和,白受彩。” 饭是没味的,必须用有味的菜来配合。如果主食是重口味的,就需要清爽一些的配菜。酒除了辛辣刺激,别无他味,所以下酒菜就需要“有味儿”。尤其是烈酒,本身就占领味觉,如果用清淡微妙的滋味来配合,就明珠暗投了。咸的、辣的、浓重的、齁甜的,都可以。
第二就是香,而且多半是来自脂肪的香气。大酒大肉最为般配,香气刺激食欲,能助人多饮。就算是素菜,也多是芳香的食材,或者以香油、醪糟为伍。哪怕是异香,或者干脆是臭的,也合此理。外国人以奶酪伴红酒,盖此类也。像沙拉酱拌生菜这类食物,实在是没法助兴......
红酒配奶酪
然后是嚼头。这是很玄妙的一点。饮酒为了高兴,快意胸怀,必须“起劲儿”。所以酒肴决不能失去口感——要么脆,要么艮,要么紧致,总要和牙产生些矛盾才好。所以油炸的、脆皮的、油酥的总是最受欢迎。哪怕是清炒虾仁,或者本期所说的橙玉生,看似清爽,其实也是占一个“脆”。
像莼菜汤、烤白薯、叉烧包之类的,做得再香,也不适合下酒。
花毛一体,又脆又香
体量也是个重要问题。下酒菜不能太“硬”,三口两口吃饱了,喝不下了,岂不大煞风景?最好是轻量的,小块的,或者筋头巴脑、边角下料,都不失为佳品。所以花生、鸭脖、小龙虾都是永远的主角。仨人对着俩酱肘子开喝,实在不得饮中真趣。
最后是温度,这常常容易被人忽略。下酒菜不能太烫,最好是凉的,或者是能迅速冷却的,这样不耽误喝酒的进程。比如火锅、烤串,在火上滚烫,拿出来就凉,既保留了热量带来的香气,就不用苦等,也是极好的。
像咖哩锅、烤鸭子,要么久等不凉,要么得趁热快吃,都和饮酒相悖。
西方下酒也是同理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已故京剧名家袁世海先生,最喜欢守着烤肉的火炉喝酒。嘴里放半口白干,把炙子上最烫的肉往嘴里一扔,腾起一股酒云,极尽得意。
我也曾试着模仿,但不知是现在酒度太低,还是方法不当,始终未能成功。也许本就是老先生自己脑补的吧。
其实,一切都可以下酒
虽然上面说了这几条“原则”,但古往今来,大凡酒国高人,文学前辈,反倒不拘泥于此。常常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成为了他们的下酒最爱。
《梦粱录》有载:“凡御宴……进下酒咸豉”,看来宋朝皇上也是个了不起的酒腻子,能用豆豉下酒,有档次。
宋徽宗领衔创作的《文会图》
用咸菜下酒的人很多。美食家蔡澜先生说,有一次和岳华在日本半夜馋酒,什么吃的都没有,只剩一块萝卜干,又无刀具,只好用啤酒瓶盖切了下酒,真是妙极!又云有故友父亲黄先生,困难时把冬菜以温水泡开佐酒,也颇为自得,不失文人清骨。
北京地区有很多饮者的传说。我的一位老师说,门头沟有一前辈,每饮只就水果糖一块,舔几口就包起来,可以喝数月。老师看不下去,看望老者时就买包花生米,老者只吃三四粒,老师也不敢多吃,十余粒而已,日久竟被老者以“费菜”为由驱逐。
喝穷酒儿,得服苏联老大哥
又闻旧时极贫,京中有舔钉子就酒者,因为钉子有锈,进嘴后离子有些咸味。这和西方水手手心里放盐下酒如出一辙了。
当然,最高级的饮者得数宋代的苏子美,读《汉书》下酒,留下“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的名叹,我辈实不如也!
汉书下酒
闲篇儿扯完,来学今天的下酒菜——橙玉生。
橙玉生
原料:
橙子1个,雪梨1个,盐2克,醋2ml,黄酱5克
步骤:
1. 雪梨削皮,切大骰子块,备用
2. 橙子去外皮,再剥“筋”去“籽”,把果肉捣烂
3. 将盐加入橙肉,拌匀后倒入梨块中
4. 加醋和黄酱,拌匀即可
·
更多古菜菜谱
·
带冻姜醋鱼
萝卜汤圆
芙蓉肉
剥壳蒸蟹
鳗面
炙排骨
生炮鸡
羊肉膏
虾腐
山海兜
空心肉圆
法制牛肉
八宝豆腐
松黄饼
山家三脆
蘑菇煨鸡
酥黄独
蒋侍郎豆腐
爨猪肉
假煎肉
荔枝肉
荷叶豆腐
百果蹄
蟠桃饭
假蟹
燥子蛤蜊
自爱淘
莲房鱼包
瓤荸荠饼
灼八块
鳝丝羹
鱼饼
油肉酿茄
八宝肉圆
荷叶包鸡
蟹酿橙
酱煨蛋
糖醋茄
炸虾段
姜醋白菜
东坡豆腐
神仙肉
猪油煮萝卜
蒸鸡
糖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