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我相信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作者: 李晨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9-11-19

王贻芳在访谈中强调科研探索需要平衡创新和风险,重大项目的评审需顶级专家评判。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特别是在技术和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的大科学装置项目需要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参与。王贻芳和陆锦标因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发现而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科研探索过程中需要平衡创新和风险两方面的因素。一项工作是否值得去做,没有确定的标准。因此重大项目的评审需要顶级专家评判。”王贻芳说。那如果顶级专家之间有了分歧怎么办?“听大多数人的。”王贻芳语速飞快,“顶级科学家不是一个人,在这个领域至少有10个、20个。我们要重点听取其中那些正在一线工作的人的意见。”“过去是顶级科学家,不代表现在依然是顶级科学家。

”2019未来科学大奖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面对《中国科学报》的提问如是说。“平衡”,是王贻芳此次访谈中频频提到的词语。“步子跨得太大,结果做不出来,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跨步太小,进步又不够大。说句难听的话,如果这个创新成果不够大,钱也就白花了——所以需要把这个平衡做好。”在科学探索上,王贻芳向来不掩饰对自己的高要求。

他坦言,希望实现技术上的大幅跨越,这一是要靠国内团队的专业水平,二是需要国际同行的判断和帮助。“中国的大科学装置项目需要国际合作。其中,能不能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到这儿来工作,是衡量这项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王贻芳相信,科学家终究会用自己的实际选择投票,“一个人的学术生命不会太长,十年二十年,就是一个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术生命了。

如果科学家愿意把这么长的学术生涯放在这件事上,就说明这件事是重要的,是有吸引力的。”今年9月,王贻芳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陆锦标共同获得本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理由是他们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王贻芳一直致力于推进大型对撞机项目的建设,希望借此推动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这也引起了一些不同意意见。杨振宁就曾明确指出,大型对撞机早已走上末路,“我对建造CEPC的看法没有改变”。显然,在汹涌而来的各方意见中,王贻芳的看法也没有改变。“我相信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当然不是说线性的无止境,而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跨越式发展。历史证明,断定科学会停在某个地方不再发展的预言从来没有对过。

”王贻芳说,“科学不会到某位科学家那里就停止了。”

UUID: 529fd680-fa0d-4fa6-ba5e-d90482c1285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9-2020/中国科学报_2019-11-19_「转」王贻芳:我相信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