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1957年生人,其实刚刚步入花甲,但他的膝关节已经有近十年的疼痛史。因为一直从事的是和体力相关的工作,关节疼痛是常有的事,加上中国人可能就是“含蓄”吧,真的非常能忍,一些间歇性的疼痛我爹自然是没有放在心上,特别是休息后疼痛得到缓解,就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对这种偶发性疼痛忽略的后果是,膝关节的磨损越来越严重。
大概四年前,我第一次带我爹去看骨科,挂了专家号,那时他被确诊膝关节炎。正常人的膝盖里有一片叫做半月板的软骨,在人站立或者运动的时候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那时候我爹的半月板就已经几乎磨损完,X线成像可以看到关节间隙已经变得很窄,关节也有轻微变形。
我问医生怎么样能够缓解这种症状,有没有治疗的方法,他回答中的一些关键词是“退行性疾病”、“无法治愈”、“病人年纪还不够大”、“先吃药保守治疗”、“严重的话需要置换关节”。然后我爹就进入了漫长的保守治疗苦旅。
膝关节炎的保守治疗方式其实挺多,有些注意事项是“道理都懂”但是很难自觉遵守,比如注意保护关节、少做剧烈运动。
然而一回头就发现我爹又在搬东西,又抱起了自己的孙子、孙女,更不用说平时每天上下楼还要爬楼梯了。另外就是每天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人老了以后真的是三餐饭配三餐药。我数了下我爹同时吃的药至少三大类十几颗——降压药、降血糖药、口服的消炎药。膝关节的口服消炎药一般都是非甾体抗炎药,起初对关节疼痛的确有缓解作用。然而时间久了,药物的镇痛效果越来越差。
等到一批药吃完,疼痛却没有任何好转的时候,我又带我爹去复诊了。重新拍的片子显示他的关节间隙变小,胫骨的变形更加严重,甚至有新的增生出现——也就是骨刺。骨刺让他的膝关节疼痛加重。有时候,我看到他走的样子隐隐觉得他出现了O型腿。然而这一次,我们从医生口中得到的回答还是“保守治疗”,理由是年纪还是太轻。除了继续吃药之外,医生还提供了另一个建议,做膝关节的“封闭针”,也就是玻璃酸产品注射。
尝尽了一切保守治疗的苦,每种治疗手段后能够缓解疼痛的时间越来越短,我爹膝盖的疼痛变得更加频繁。他自作主张去地方骨科医院看了医生后,立马选择了在那里住院。当地的骨科医生给他推荐了膝关节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会对关节腔里面各种已经病变的组织进行切割、吸除等,比如清理掉增生出来的骨刺,修剪下磨损得妈都不认识的软骨等等,然后再拿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术后我爹在医院里美滋滋地待了三天,接受了各种来探望的人的亲切问候,和临床的老头聊天吹牛,回家后表示自己的膝盖的确有所好转。然而好景不长,这种术后的甜蜜期没有持续多久,今年我们终于还是没忍住挑战了终极BOSS。
保守治疗和早期手术治疗手段最终都失去了作用,我爹膝盖的变形变得肉眼可见,常常在半夜疼得睡不着觉,最严重的一次,下楼梯后抬不起腿,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坐下缓个把小时,才重新抬起来腿。因为他的日常活动和生活已经严重受到了影响,这时候我们都意识到不该再继续保守治疗了。
这一次,我们下定决心要做关节置换手术。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人工关节可能只能保持15年或者20年,换了人工关节固然能保证现在的生活品质,可我爹才60岁,等到关节失效的那一刻如果人还在,可能会失去行动能力成为家人的拖累。到底是换还是不换?我想我爹、甚至我和我的家人,一直被这种“还不够老”的意见给左右了。60岁对置换人工关节的年龄来说不算很老,可是相较于70岁、80岁而言,60岁的人才更加应该注重生活的自由度和质量啊。
人生最是无常,就应该趁身体和头脑都还能不错的时候好好去体验一回才对。60岁换好膝关节,自由地蹦跶上5年、10年并不成问题,等到70岁再置换,就算是能活到99,腿脚能自由行走,身体和心灵也不一定能跟得上这种自由。而且我们应该对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保持信心,可能在人工关节置换后的20年里,医学上又有了新的治疗方法,能够对二次恢复起作用也不一定。未来很难讲,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是吗?
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手术之后,我爹终于和他破损不堪的关节告别,拥有了全新的人工膝关节。为防止手术的麻药过后会再疼,术后24小时内医生一般会给病人挂一个麻药包,疼的时候稍微注射点麻药。等到术后第三天,护士会拿过来床上用的复健机器,让我爹把病腿架在上面,随着机器的律动做重复弯曲-伸直的运动。我问他疼不疼,他说就是弯曲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疼痛但可以忍。
毕竟和多年忍受的疼痛比起来,现在的疼不算什么了吧,至少看到了重新自由行动的希望。过了两天,医生下达了难度提升版的指令,让我爹下地,每天都要拿着拐杖在病房和楼层走几圈。
虽然也是大手术,不过住院时间也就1周左右,医生检查过恢复程度,就会让病人出院。回家后需要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自主恢复训练,其实就是多走动,让骨头和身体习惯这个外来的关节,让关节更加灵活。另外由于我爹还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恢复期还要吃一些抗血栓的药。
年轻人要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些关节处的磨损,不仅是膝关节置换,我身边也有老人家做过髋关节置换。
而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同龄人甚至很多90后、95后,年纪轻轻的就开始有各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甚至骨刺。20出头的时候就已经颈椎曲直的我本人,似乎也没有什么资格来讲关节养护。不过至少我现在还有膝盖。有我爹血泪教训在前,对膝盖的保护已经深深植入到我的小脑袋里面,现在爬山、上下楼梯和跑步,都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姿势,以最小程度伤害膝盖为首要原则。所有嫩男嫩女们,在为时已晚的时候还是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关节啊。
毕竟越年轻越不建议做关节置换,而保守治疗迟早是要到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