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洋离职微软!这一重磅消息昨夜刷爆了微博和微信。微软任职超过23年,担任微软人工智能研究部门执行副总裁的沈向洋即将于明年2月离职。13日早间,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以公司内部全体邮件的形式公布了这一消息。
沈向洋从微软离职多少让人有些意外,在3年前微软进行的那一场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中,沈向洋正式成为掌管5000人规模的微软人工智能研究部门的领头人,全面负责这家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巨头未来在AI领域的探索。而就在去年3月,微软曾进行大规模重组,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这将对沈向洋产生什么影响,有人怀疑,这是沈向洋被边缘化的开始,并预测一年之内沈向洋将会离开微软。一语成谶,这个预测如今果然应验。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沈向洋的离职并太意外。因为他是微软前任CEO鲍尔默时期提拔的最后一名核心高管。2013年11月,他被晋升为全球执行副总裁,主管微软研究院业务,进入微软的核心高管层。当时鲍尔默已经宣布自己即将离职,公司正在寻找新CEO。自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互联网业务部门负责人陆奇在2016年9月离职之后,沈向洋就成为了美国科技巨头中唯一的华人高管。
相比越来越多的印度裔人才晋升高管乃至出任CEO,华人的职场上升通道确实变得越来越窄。在当天发送给同事的邮件中,沈向洋深情回顾了在微软度过的20多年的职业生涯,并表示,“现在已经是时候去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去探寻超越微软、超越商业的新挑战;去思考为产业、为下一代计算科学领域的研究员和工程师们,还能多做些什么。”不难猜测,沈向洋职业生涯的下一站,无论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依然会选择他深耕多年的研究领域。
他人眼中的沈向洋2013年11月14日,微软公司正式宣布,任命沈向洋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而沈向洋习惯让员工直呼其英文名Harry,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极nice”。了解沈向洋的人,对他的评价如出一辙:智商和情商双高。智商,对他这个14岁就考上大学的“学霸”不足为奇,当然他很谦逊。他曾说,“科研人才一山高过一山,到了微软,我见到很多天才有着‘刻骨铭心’的聪明”。
情商,则是沈向洋非常迷恋的一个词。他更愿意他所钟情的人工智能,因被赋予情商成为人类的助手而非对手。在微博看到这样的评论:于很多微软人而言,Harry是教父般的导师。于外界而言,有人曾说,“如果你在感情上难以支持微软,那是你还未曾遇见沈向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7年的时间里,见到过太多太多受Harry影响深远的人,同事们、他的博士生和实习生们,甚至听过一次报告的学生都说过沈向洋对他们成长的深远影响。
这究竟是何等的魅力!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创始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里克·雷斯(Rick Rashid)博士曾表示,沈向洋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到了难以置信的高度”、“不仅为微软产品和未来战略提供了可信赖的研究保障,还在亚太地区学术界和教育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华社也曾报道:“在微软19年,沈向洋是如今微软领导结构中,位置最高的华人,也被外界誉为‘微软在中国的形象大使’。
”还曾有媒体形容,沈向洋在微软技术研发上,所做的努力,说明了他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最先进的技术一定来自中国”。从研究员起步到微软最高层从一名研究人员一路走上微软的最高管理层,沈向洋在微软的职业履历堪称华丽。沈向洋出生于南京溧水区和凤镇,是江苏省溧水中学1980届校友。1980年,沈向洋考入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入校时他只有14岁,是当时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
本科毕业后,沈向洋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此后进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师从Raj Reddy教授。1994和1995年暑期,沈向洋曾在美国DEC公司剑桥实验室、及苹果公司交互媒体实验室实习。1996年他获得了CMU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当年他博士论文就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由照片转换成虚拟现实的研究,一鸣惊人。同年他由陆奇引荐进入微软雷蒙德总部的研究院,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
对他而言,加入微软研究院,无疑是一种幸运。1998年,他前往北京,与李开复、张亚勤等人一起,参与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该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和李开复、张亚勤一同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岁月里,他所领导的图形图像组一战成名。而在全球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富盛名的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上,发表的4篇论文,也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
2004年,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之后的沈向洋,将更多微软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赋能中国、促进中国IT生态圈发展。在沈向洋长达23年的微软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是其参与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的9年。
在这9年时间内,该研究院从最初的寥寥数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微软在美国以外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院,成为全球一流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影响并推动着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
微软亚洲研究院素有“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之称,在这里诞生了一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最为知名的人物包括第一任院长李开复、百度总裁张亚勤、原金山软件首席执行官张宏江、现任院长洪小文、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今日头条副总裁马维英、小米集团创始人林斌等。虽然这或许并非微软本意,但沈向洋和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等人一道打造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确实成为了中国科技行业的黄埔军校。
这里不仅向中国科技行业贡献了大量核心技术人才,更涌现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诸多成功创业者。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半壁江山都或多或少受益于沈向洋联合创办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成就同样精彩作为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的世界级专家,沈向洋的学术研究和成果不胜枚举。
沈向洋主要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人机交互、统计学习、模式识别和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曾任国际计算视觉期刊编委会成员,并担任2007年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议程主席。发表关于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形识别、统计学习和机器人科学方面100多篇论文,拥有超过50项美国专利。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由照片转换成虚拟现实的研究,所设计的四分树样条数函数算法,则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参数估计算法之一。
1994年,沈向洋公布第一个三维全真模型时,几乎还没有人在这一领域进行类似的工作。1996年,他发明了同心拼图的方法,将四维全光函数简化为三维函数,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需采集的数据量。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人机交互和统计学习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广大互联网从业者而言,或许他的成绩,让人望不可即。
然而,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在你感兴趣的地方,藏着人生的秘密”。2006年第六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Chinagraph‘2006),凭借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突出成绩,以及对中国图形学发展的长期贡献,微软亚洲研究院获得大会组委会特设的“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特别奖”,成为大会历史上首次获得嘉奖的研究机构。
201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所开发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计算机视觉系统,成为在ImageNet1000这项视觉识别挑战中第一个超越人类视觉能力的计算机系统。
随之而来的是多项学术荣誉: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2017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团队创办经历1999年,沈向洋参与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并于2004年升任第三任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也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规模最大的一个研究院。通过与微软产品部门紧密合作,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众多创新技术转移到了微软的核心产品中,如Office、Windows、Azure、Bing、Visual Studio、Xbox Kinect以及小冰、Cortana和Microsoft Translator等人工智能产品。
2013年3月,宣布成立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苏州分院。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苏州分院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微软苏州的研发方向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人机交互、云计算、大数据等十余个智慧科学领域,并深度参与Office365、SharePoint、必应搜索引擎、智能硬件等核心产品的开发和运营,也更注重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开发。
2013年11月,开始领导全球的微软研究院,负责推动公司中长期总体技术战略、策略以及前瞻性研究与开发工作。微软研究院是微软公司于1991年创立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在过去三十年中影响了几乎所有微软发布的产品,是当今世界顶尖的研究中心之一。
微软研究院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十一个实验室,研究人员在人工智能、安全性、人机交互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曾获得无数有声望的国家和国际荣誉,包括图灵奖,麦克阿瑟奖和迪克斯特拉奖等。2018年9月,宣布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并与上海仪电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创新院。作为全球第八家微软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旨在加速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进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发展。
由微软公司和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运营和管理的人工智能创新院旨在共同打造将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的基础平台,推动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人才升级,助力上海乃至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和人才高地。写在后面的话沈向洋,无疑很明确自己的兴趣,并让个人兴趣结出了硕果。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佬,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忠于自己的兴趣和内心的呼唤,踏上属于自己的荣耀之巅。祝福沈向洋!(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