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日的中国科幻大会“科技与未来”论坛上,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巴西科学院院士米格尔·尼科莱利斯为观众讲述了脑机接口与神经假肢的最新进展。他作为一名神经生物学家,阅读过科幻作家作品中呈现的很多类似科幻一样的技术。而人类文明的每个方面,其实都跟大脑的神经生物系统有关。
因此,他从巴西出发,到西方其他国家开展了一些研究,希望研究大脑信号,因为这些信号是我们大脑最主要的秘密,也是支撑人体动作的基石。
他们20年前就开始做脑机接口,希望能够对大脑的信号、脑电波进行研究,并且看大脑是如何把这样的信号发出去的,比如说去控制身体部位或者其他的机器设备。他们的想法是,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能否只是通过想就可以控制一些设施设备呢?他们希望把大脑信号能够快速地发送到信号处理器当中,信号处理器可以实时分析脑电信号,又实时把它们发送到信号接收器上。
他们做了很多实验,包括猴子的试验。
这个试验当中的猴子有一个很大的操纵杆,猴子可以通过大脑的想法控制它,并且猴子做对动作的话可以获得橙汁奖励。这一过程中,大脑发出的信号会通过信号接收机传送下去,并让设施设备发出动作,这样的话可以实现大脑的直接控制。他们还做了无线设备,猴子在用脑活动控制虚拟的手臂,界面中会展示不同的三个视觉形象物品,不过猴子是看不见的。
通过这一实验,他们能够让这个猴子能够区分纹理,来筛选高级的纹理,这些工作都是通过脑机接口完成的。
他们把这些结果聚集在一起,意识到有一种临床的潜在应用,就是用这种脑机接口来解决一些疾病问题。尤其是那些困扰人类几个世纪的疾病,比如说人类有脊椎的损伤,当然有一些可能会成为残障,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2020年他们的计划是通过脑机接口,可以解读脑部信号,通过这个物品反馈信息。
残障人士还可以接收信息之后来思考,他们这种脑机接口可以对应很多计算机模型,这个模型也可以收集到这样的信息,他们把这些信息传送给这个机器人,病人就可以直接通过大脑来控制设备,这样的话这个病人再一次获得了移动能力。
他们与全世界科学家合作的公益性项目——再次行动(Walk Again),该项目希望创立一种新的外骨骼,可以直接通过大脑控制,也可以提供触觉反馈给病人,病人可以自动地控制自己的外骨骼。
巴西举办世界杯时,他们找到巴西政府,建议他们在开幕式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公开的技术展示。全球有12亿人收看世界杯开幕式,所以他们基本上聚集了全世界不同的科学家伙伴与我们合作,他们还带着学生。他们所做的就是建立全新的典范,通过脑机接口来作治疗来训练一些病人,这些病人都有一些脊椎受伤。
他们选择的8个病人是来自巴西的脊椎国家病伤库,有非常严重的损伤,没有办法移动,没有敏感性。他们在世界杯之前有六个月开展训练,病人会用脑机接口首先与虚拟手臂互动,再次找到能够运动的感觉,或者移动其他东西的感觉,即使是虚假的腿,他可以通过手和手臂感觉,来学会移动虚拟的手。在这之后,他们会用到不同的机器人设备,或者是外骨骼,他们也会量身定做他们的大脑控制的外骨骼设备。
他们再看一个视频,这是一个病人在学习走路,他会使用外骨骼行走。我们看到他的大脑在来控制外骨骼,他每一次接触到地面的时候会有信号传到新手臂,可以判断地面硬度如何、压力度如何,他可以进行伸曲调整,也可以看到镜子里面的反馈,进一步地加固他的感觉,来进一步行动。他其实已经致残了很久,他们让这名病人学习用这种技术,并进行六个月的训练,而这之后,在世界杯开幕的时候他就可以上场了。
他们再看一看临床运动试验,病人在最开始躯体没有运动收缩,而在7-12个月训练后有很大的肌肉收缩,在他们腿的受伤区域下,也有一些收缩。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再次运动收缩的现象。比如说给大家看看这个女士,她已经致残了14年,基本上不能移动,但是在13个月训练之后却可以移动,他们让她试着走动。
突然间她开始移动右腿,并且她都可以做很多次,每次都可以动右腿,他们继续训练她一年,一年之后他们又让她重新做同样的实验,这是训练22个月之后,他们让她来行走。你看她的右腿开始动了,她的左腿也开始能动了。所以她对下肢的控制能力逐渐在恢复,尽管14年以来都是瘫痪的,但是通过他们的训练,她的下肢在恢复肌肉控制与感觉、肌体在自我调节,并逐渐恢复了对下肢的控制能力。
他们有七个这样的病患,他们做了28个月的训练,并且在训练后都出现了这样的反应。那么根据美国脊椎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A、B、C、D、E五级,他们从A级慢慢提升到B级、C级,所以你看到他们有这么大的进步,他们的很多肌能逐渐有所恢复。很多病人不需要骨骼康复机器人,也可以慢慢逐渐开始运动与走路。
你看这两个视频,上面配有原来的康复机器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其实在一定悬吊作用下,病人自己可以稍微往前进行移动。上面这个视频是第一次训练,下面这个视频是第九次训练,你可以看到他们有自主想往前走的意识与动作。这些病患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地实现了半自主走路。
脑机接口其实还在不断的变化,每年有数千上万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很多公司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其实这个概念还处在新生期,比如说脑机接口不一定由一个大脑来控制,还可能由多个大脑一起控制,多个大脑结合实现对虚拟设备的控制。比如说这儿有两个猴子,猴子1与猴子2,他们进行对电脑屏幕上虚拟手臂,通过大脑发出信号来控制,猴子1控制的是X轴,猴子2控制的是Y轴,而且两个猴子在不同的房间,他们彼此看不见。
如果你把两个猴子的大脑控制合在一起,你可以看到它们能通过合作来实现对屏幕上物体移动的控制,如果成功地做到了,我们就给它们奖励一罐橙汁。有时候不一定是两个猴子,像这个当中有三个猴子,可以实现动态的互动,通过大脑控制,实现共同合作,来完成任务。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科学家对这个做研究呢?他对医疗临床或者科学研究的应用意义在哪儿呢?
我们来看一下,这上面有两个猴子,他们是特别大的一种猴子类型,其中一只是负责进行驾驶试验。它在实验室当中对驾驶器进行导航,如果成功完成任务的话,它也会获得橙汁奖赏。在后面的那个猴子,也希望前面驾车的猴子可以正确操控设备,为什么呢?如果成功实现了任务的话,两个猴子都可以得到奖赏。那么我们在做检测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动物他们的大脑间皮层实现了同步,你看他们的正常的脑电频率几乎有一点实现了同步。
所以,那么这种大脑之间就实现了社交的合作和协作,不同的动物,它们成为一个协作团体,来完成任务。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可以作为一个群体发挥更好作用的原因。
那么从信息的角度,我们来看乘客角色与观察者角色,他们的皮层神经元都被调整到了轮椅所在的位置。
我们对比了轮椅的速度,如果猴子A在驾驶的时候,与另外一只猴子实现大脑方面思考同步的话,即运动者和观察者之间大脑实现同步,那么就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实现目标任务,也会更容易获得相应的奖赏。所以,这个试验非常有趣,因为我们就看成千上万的人,他们之间是如何进行互动的。
也许更重要的一点,通过视频给大家展示的,这个领域的应用,也就是未来,病人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办法实现虚拟的任务,一开始玩不好,但是通过合作,后来把技术操作得非常好。我们从中还能观察到什么呢?那就是学习得更快,任务完成得更好,也能够更好地操纵人工设备。比如说有一个物理学家在一个地方,但是可以把脑力智慧通过这样的方式,应用到另外一个地点、另外一个事情上面。
这种脑机接口出现得时间不会太远,我们才开始翻开这个篇章,我认为未来我们可以做更多更多的事情。我们也许可以把它应用到医学领域,对大脑损伤进行修补等等,我认为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