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想做鸡了!!

作者: 信浮沉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9-11-08

本文详细介绍了蒸的历史、文化和烹饪方法,特别是蒸鸡的制作过程,展示了蒸作为一种烹饪方式的独特优势和多样性。

这首歌又一次在我脑海中回荡。这周的古菜,又是做鸡。仅仅是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就已经做过10086回鸡了,有炸鸡、炖鸡、烤鸡......我真的不想再做鸡了!!为了不做鸡,这周的蒸鸡,我就只说“蒸”,假装没看见“鸡”,吧。古代蒸锅蒸什么?你猜!但凡上过学的人,就都认识“蒸”这个字,也知道它的意思。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在古代它怎么讲。

《说文解字》中对“蒸”字的解释是:“析麻中干也,从艸烝声”,也就是指剥了皮的麻杆。其它古书中也多有记载,基本都把“蒸”解释成小柴禾或者小棍子,跟烹饪没有半毛钱关系。其实,真正表示做饭的字是“烝”。把字拆开看:下面是四点底,一堆水,中间一个板儿,上面又是一堆水,这不就是炖盅吗?这么想的话,说明你中学语文学得不好——四点底的字源根本不是水,而是火。“火”字一共四划,把每一划变形拉平,就成了四点底。

“烝”是形声字,下面是形,上面表声,这个“丞”字在古代通“拯”,蒸和“烝”读音的关系一目了然。“烝”的意思是火气上行,非常准确。对,这字还有一个意思——在古代,娶父兄的妻妾也叫烝。这当然是“上行”的扩展用法了,也是古代婚姻继承制度里常见的现象,并不是说娶了小妈、大嫂会让死去的父兄“火气上行”。直到秦汉时期,这个表示小草棍的“蒸”字,才在民间使用中兼并了“烝”,成了今天的用法。中国是“蒸”的发明地。

在杭州萧山的跨湖桥遗址中,专家们发现了最早用于蒸食的器具“甑”(zèng),距今大约7000年,这比其他民族开始蒸食的时间不知早到哪里去了。但是,早期的蒸食器具往往比较诡异,比如妇好墓出土的“青铜三联甗”,三个“蒸箱”的直径都有30厘米上下,简直不知道蒸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家伙。后来,在殷墟出土品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蒸锅”,里面还有没拿出去的“蒸货”——一颗人头!

这才给了专家们一些提示,这些大型蒸具很有可能是用来祭祀的。里面装进牲畜甚至人的头颅,底下用柴禾一烧,金“锅”红焰,香气袭人,最难得是“火气上行”,白烟四吐......色香味俱全,仪式感极好,让人心生敬畏。在中国的烹饪历史上,大概除了烤和煮,最先出现的就是蒸了。毕竟煎炒烹炸对于油温和炊具抗造的要求比较高,远古时期达不到。

在《礼记》、《周史》中都明确记载“黄帝烹穀(谷)爲粥,蒸穀爲飯”,把蒸的发明人齐刷刷指向了黄帝。事实上当然不可能,我相信一个陶匠开发蒸锅的可能性比黄帝大多了。到了周朝,蒸就是常见的烹饪方法了。《孟子》中有“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听听,蒸全猪,听着就贵。再到汉朝,不仅蒸变得十分普遍,连蒸馏器都有了。这几年超热的“海昏候墓”出土的蒸馏器,让不少专家惊呼“白酒生产史提早千年”。

其实这些器具应该和酒无关,主要是用来炼丹熬药。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蒸已经是普通百姓都掌握的普通烹饪方法了。像《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几十种风味各异、手法完善的蒸食,比如你们熟悉的蒸羊羔蒸熊掌。为啥中国人对蒸这样热衷呢?因为蒸有其他烹饪方法不能代替的优点。首先,蒸省事儿……堆在一块,点上火就可以走了,而且可以大批量制作。

像农村婚丧嫁娶酒席,菜都以蒸为主,大鱼大肉往笼屉里一放,摞上一大串,八大碗九大件,一摆一大桌。要是一个个炒菜,五十个厨师都盯不上吃的速度。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的酒席。第二,蒸菜能最大程度保持食材的色香味型,尤其是外型。对于一些松脆软嫩的食材,一煮一炒就烂了,而蒸就能原样不动。第三,蒸菜的时候,蒸笼里始终保持极高的湿度,食材在烹饪过程中是完全不用担心失水的,所以蒸出来的东西格外细嫩爽滑。

第四,对于今人来说,蒸菜少油少盐,容易消化,老少皆宜,非常健康。唯一的缺点是,对于老信这种好吃er,吃蒸的食物在口感味道上不大过瘾,还是不健康的吃着爽……不健康食品,使我快乐。蒸法很多,各有讲究。别看蒸就一个字,其实也有很多讲究。从手法上就有清蒸、粉蒸、扣蒸、封蒸、隔水炖等等,对于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味道,也要采用不同的手法。清蒸最最常见——把该蒸的放好了,点火就行。

一般是细嫩部位,大火快蒸,求其原味原样。当然,锅里放俩红薯也算清蒸。粉蒸是裹米粉之类的裹料后再蒸,像粉蒸肉、粉蒸排骨等等。这类菜都是老硬厚的食材,需要腌渍甚至预处理,蒸的时间也要长,求其软烂。扣蒸就是像扣肉那样,不必多说,主要是突出排列整齐的形式感。封蒸就是把食材用荷叶、锡纸、保鲜膜等等封上再蒸,以求汁水充足。这种菜比较讲究,一般不是家中能做的。

比如粤菜中的九制陈皮花雕鸡、瑶柱八珍、苏菜中的火腿酥腰之类。最值得一提的是隔水炖,这真是老祖宗们的伟大发明。隔水炖除了炖燕窝、鸡蛋之类,厨艺上多是做汤的方法。做汤直接煮不就好了?为什么要像化学实验的“水浴加热”一样,隔水烹制或者直接把容器放在蒸箱里蒸?别看就差这一层容器,那可是差得多。

水煮的汤,虽然理论上也是100℃,但是持续加热会让一些分子实际超过100℃,沸腾也会带来分子结构的变化,还会带走一些挥发性的香气物质。隔水炖别看也是100℃,但不会超过100℃——多余的能量都让下面的沸水消耗了,所以绝不沸腾,始终平静如水(废话,就是水)。这样的好处,就是汤色极清,一眼见底。一位高级苏厨曾经跟我说,好汤必须隔水,只要它滚一个开,汤就完全变浑,卖相全无了。

中国人对吃的极致追求,真是没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蒸鸡吧!原料:雏鸡1只,葱30克,红椒10克,小茴香碎5克,黄酱20克,盐5克。步骤:1. 雏鸡洗净后去内脏,沥水备用。2. 将黄酱、盐、小茴香碎在鸡表面涂抹均匀,撒葱段、红椒段腌制2小时。3. 将鸡和佐料一同放入深盘中,上锅蒸40分钟。4. 将蒸好的鸡取出,手撕去除大骨骼后,再撒盐和葱段。5. 将鸡再上锅蒸40分钟,出锅即成。

UUID: cc615c10-f5aa-48ad-a316-0f094809d62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11-08_再也不想做鸡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