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被“忽悠”做皮肤检测了吗?

作者: 六魔镜

来源: 第十一诊室

发布日期: 2019-11-06

本文详细介绍了皮肤检测的各种类型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强调了皮肤测试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提醒读者在选择皮肤测试时应保持理性,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魔镜上大学那会儿,逛街的时候有好几次都被热情的推销员拦住,邀请去美容院做“免费”皮肤测试,差点把逛街逛成了闯关游戏。虽然魔镜没有去冒险,但也对其“手段”略知一二。

从比较简单的测试水分和油脂,到相对大型的皮肤检测仪,这几年又有不少皮肤检测APP,通过手机拍照给出一些皮肤指标。从化妆品柜台,到美容院,到美容诊所,再到皮肤科,都有不同类型的仪器。

比如,简单便携的单点检测仪,主要检测角质层的含水、油脂量,复杂一些的可以检测荧光剂、皮肤斑点等。

高级一些的皮肤检测仪,通过不同类型的光检测全脸皮肤状态,包括斑点、纹理、质地、毛孔、紫外斑、棕色斑、血管扩张等。如美国的VISIA皮肤检测仪是医院和高级美容场所最常用的仪器,还有荷兰的OBSERV、中国的嫦娥等。

在某宝搜索“皮肤检测仪”,有4千多条结果,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仪器检测的指标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如何解读?且听我一一道来。

含水量单点式检测仪最常见的检测指标,通过皮肤的电阻来检测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水合越多,检测指标越好。健康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在不同部位差异巨大,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当地气候也有所不同,就像空气湿度一样,同一点,不同时间点的湿度都可能不一样。

销售员可能将较低的检测数值给出“皮肤干燥”的结论,但只要皮肤状态稳定,没有脱屑、瘙痒、灼热、泛红等不适感觉,皮肤状态就是正常的,不需要纠正。而那些使用前后的强烈对比,是角质层被“浸泡”后的结果,在家敷面膜也有一样的结果。

皮肤油脂的测试,除了利用上述电阻测量,还有近红外光谱测量,T区分泌油脂较多,面颊外则相对干燥。通过皮脂测试确实可以提示是否是油性皮肤,并通过合适的护肤手段得到改善。但油性到了病理状态——粉刺、痤疮、脂溢性皮炎,就已经超出了美容院能够处理的范围,赶紧去皮肤科就诊吧。

荧光剂是一类在紫外光下可以发出荧光的物质,蓝色的荧光可以中和皮肤表层反射的黄光,起到增白效果。但实际上有荧光就代表有害吗?多种维生素也可以发出荧光,卫生纸、白色织物几乎都含有荧光。荧光剂已经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它的致毒效应微弱,没有类激素效应,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致畸性和致癌性。

通常护肤品对荧光物质的添加有限制,但一些植物提取成分天然带有荧光,也是无法避开的事实,而我们皮肤表面微生物产生的“卟啉”也可以在紫外光下发出荧光。如果你购买的是正规护肤品,基本不需要担心荧光剂的问题。

在复杂一些的全脸检测仪上,首先会用正常光线拍摄面部高清照片,计算机通过颜色和光线的对比分析,得到的结果包括斑点、纹理、皮肤质地和毛孔。但机器分析也有不智能的时候,比如有时会将头发、鼻翼识别成皱纹,需要操作人员后期选定分析区域,或者除去错误因素后再分析结果。

之后可能还会给出皮肤年龄、各项指标在人群中的分布水平等结果,可以作为当下皮肤状态的一个参考。

紫外线穿透皮肤的能力较强,黑色素吸收紫外线较多,能够反应出一部分皮肤较深层的色素斑。这项测试结果与测试者前一段时间的日晒有关,如果经过强烈的日晒,或日常没使用防晒霜,会产生比较多的紫外斑。

魔镜有次在年假后测试了一下,虽然皮肤肉眼看着还不错,但这一项检测结果明显比以往差,在防晒上偷的懒瞬间无所遁形。

在偏振光的照射下,会显示出表皮下层的情况。我们肉眼见到的皮肤是皮肤表层角质细胞的反射光,使用偏振光滤去表面反射光,可以显示出皮肤较深层次的斑片(表皮的厚度范围内,0.5mm~4mm)。

我们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新的细胞从基底层开始后浪推前浪,直至表皮后脱落,因此这一项能够大致“预测”皮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斑点的情况。

红色光可以帮助显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上图VISIA中的暗红色的区域,表示血管丰富的部分,正常情况下嘴唇、鼻翼、眼皮菲薄处最红。

红色区的结果可以提示某些皮肤问题,比如异常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血丝和蜘蛛痣,炎症状态——痤疮和玫瑰痤疮,敏感皮肤——弥漫毛细血管扩张。它们可以辅助医生做出治疗决策。

毛囊口的细菌代谢产物“卟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出荧光。在皮肤检测仪的照片中,T区出现的小点点越多,说明细菌繁殖活跃,黑头、白头粉刺较多,给微生物们提供了良好的“营养环境”。

那么,什么是靠谱的皮肤测试?一次好的皮肤测试可以给护肤提供指导意义。首先,在检测前要保证面部清洁,护肤品和彩妆残留都会影响结果,我们的目的是更接近真实的皮肤状态。

其次,全脸检测要比单点的检测更客观,如果能综合正面和左右侧面的检测仪是比较好的,例如眼角纹和面颊斑点在侧面的显示更明显。

仪器的结果没有经过人为调整,而且相对大厂牌,毕竟知名厂家有更大的皮肤数据库,给出的分数结果会更客观,数据也不容易被篡改。

专业的结果解读也特别重要,检测人员会通过检测结果判断皮肤类型,给出改善建议,如果检测人员说荧光剂残留致癌、将紫外斑或棕色斑解读为不可消退的黄褐斑,你还选择相信ta吗?

毕竟只是对皮肤外观和物理性质的测试,一次测试只能带来参考意义,就像一个人矮并不一定说明他发育差一样。可以通过皮肤测试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和自己目前的护肤短板,比如测试显示出干性、耐受、有细纹的皮肤,那么可以加强保湿、注意抗衰护理。

魔镜就是在那次检测之后加强了防晒,而魔镜的小伙伴也是检测后了解到自己皮肤敏感并有炎症,改用了适合敏感皮肤的抗炎的产品。

要记得,数据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皮肤状态动态变化。测试结果的高低没那么重要,与自己对比更有意义,通过“测试-改善护肤方案-再测试”,使数据能为我们所用,对生活有所指导。

UUID: 1c7ac9f9-9396-4fa3-8278-1414a6022e5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11-06_姑娘,你被“忽悠”做皮肤检测了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