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日渐消瘦,吸血鬼真的不好当

作者: 红色皇后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9-10-31

本文详细描述了吸血蝠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互动以及它在文化和历史中的形象,特别是与吸血鬼传说的关联。文章探讨了吸血蝠如何适应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的影响,同时揭示了吸血蝠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演变。

夜幕降临,乌云遮蔽月光。恶名昭彰的怪物刚刚醒来,准备离开拥挤、腐臭的山洞,前去狩猎。这顿大餐,令人恐惧。

蝙蝠如何“吸”血吸血蝠(Desmodus rotundus)起飞的时候,翅膀会发出独特的拍打声。熟悉它的人,甚至可以在其他种类蝙蝠的杂音中,辨认出这种声音。不过飞起来之后,吸血蝠就变得相当安静,它通常会低空飞行,悄悄接近猎物。此外,吸血蝠还能用后腿和折叠起来的翅膀,在地上跳跃前进。

吸血蝠会攻击各种温血动物,它偏爱兽类的血,但也不拒绝鸟血。人类饲养的家禽和家畜,比如鸡、驴、马、牛,都很受它们的喜爱。这些动物大多体型大、血量多,还经常被圈养在同一个地方,对蝙蝠而言,如同固定的自助餐厅。

吸血蝠咬破了一个人的脚,然后谨慎地跳开,确定人没有反应之后,最后才凑上来吸血。如果受害者是牛的话,吸血蝠通常会咬它的脸、脖子和耳朵根,有时也会咬脚;如果是人,受害的部位可能是脸、鼻子、手指或脚趾。吸血蝙蝠的牙齿极其锋利,能咬出很深的弹孔状伤口,但受害者并不会感到多少疼痛。蝙蝠的动作迅速如刺客,头往前一探,“见红”之后,立即缩回。接下来,它就开始享用大餐了。

虽然名叫“吸血蝠”,但它实际是在舔血而不是吸血。吸血蝠快速伸缩的舌头,在伤口和蝙蝠嘴之间形成迷你水沟,把血送进嘴里。蝙蝠口水里含有阻碍血液凝固的糖蛋白,让伤口止血的速度减慢,这样它就可以一直喝到饱——吸血蝙蝠一次能喝下相当于体重60%的血。

虽然吸血蝠的饮食习惯让人不敢恭维,但它们也有“人情味”的一面。吃饱的吸血蝠,如果遇到熟悉的同伴在挨饿,会把胃里的食物吐出来喂它;得到帮助的吸血蝠如果有机会吃饱,而自己的救命恩“蝠”在挨饿,它也会给恩“蝠”喂食作为报答。如果三天喝不到血,吸血蝠就会饿死,因此这种互相帮助的关系,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许多迷信和巫术文化都认为,血液里蕴含神奇的生命力和魔力。但其实血的营养价值相当低,血的成分大部分是水,其余主要是蛋白质。所以,如果动物要以血为食,就必须产生一系列特殊的适应:吸血蝠开始进食后五分钟,马上就开始排尿。之后大约两小时内,“潺潺流水”一直不停,把血液里的大部分水分排出体外,这样可以减轻体重,方便蝙蝠起飞。

接下来,血液里的蛋白质逐渐被蝙蝠消化,生成尿素。于是,下一波“放水”又开始了。这一次排尿的目的是把蛋白质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在进食后六小时,吸血蝠尿液中的尿素浓度达到最高,这不仅是所有蝙蝠里最高的,在所有哺乳动物里也是“出类拔萃”,仅略低于一些沙漠啮齿动物尿液的尿素浓度。

说到吸血蝠,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自然是吸血鬼。1888年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吸血鬼(vampire)一词的解释是,“过去是指东欧的鬼怪,现在指一类蝙蝠”。以血为食的蝙蝠,有吸血蝠、毛腿吸血蝠(Diphylla ecaudata)和白翼吸血蝠(Diaemus youngi)三种,都生活在美洲,而欧洲出现吸血鬼传说的时间远早于发现美洲。显然,吸血鬼最早的原型,不可能是吸血蝠。

虽然大多数蝙蝠都不会伤害人,但在西方文化里,蝙蝠一直背负着恶名。早在公元四世纪,一位主教——该撒利亚的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就说过,恶魔的翅膀是无毛的,有皮膜,像蝙蝠的翅膀一样。也许是因为对蝙蝠的厌恶和恐惧,早期到达美洲的欧洲人,创作了凶恶大蝙蝠的传说。

1897年,布莱姆斯托克(Abraham "Bram" Stoker)的小说《德古拉》(Dracula)出版,德古拉从此成为现代文化中最著名的吸血鬼形象。德古拉并不是第一个把“吸血鬼”和“蝙蝠”联系起来的角色,但他却是把这种联想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德古拉可以变化成蝙蝠,偷袭人吸血。

在小说中,还有人讲了吸血蝙蝠的传说:南美有一种可怕的大蝙蝠,名叫“吸血鬼(vampire)”,会吸干马、牛和人的血——注意,蝙蝠被人们直接称为“吸血鬼”而不是“吸血蝠(vampire bat)”。于是,蝙蝠与德古拉的形象重叠了。顺便一提,吸血蝠用来阻碍血液凝固的糖蛋白名为draculin,这个词正是来源于德古拉。

虽然德古拉能变成蝙蝠,但他不是只知磨牙吮血的野兽。他是罗马尼亚的伯爵,想在英国购置房产,还向英国的女士风度翩翩地示好。当时英国是欧洲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德古拉来自“穷乡僻壤”罗马尼亚,却与英国人争夺利益,在傲慢的英国人看来,这无疑是极大的冒犯。德古拉的“文明”举止给他们带来的恐惧和厌恶,其实不亚于磨牙吮血。

当人类闯入“吸血鬼”的世界德古拉主动进入英国人的世界,引发了仇恨与憎恶。但在现实中,“吸血鬼”与人类的矛盾,却源自人类主动进入“吸血鬼”的世界。西方殖民者来到美洲以后,砍伐了大量森林,作为吸血蝠食物来源的野生动物随之减少,迫使吸血蝠攻击家畜和人类。然而,因祸得福,数量庞大的家畜使得吸血蝠的食物比以往丰富得多,人类废弃的房屋、枯井又为它们提供了藏身之地。吸血蝠因此大量繁殖。

虽然吸血蝠的咬伤不致命,但它有可能携带极度危险的狂犬病毒。2002年在墨西哥,牛羊因吸血蝠感染狂犬病的病例有154例,巴西甚至多达1321例。2017年,传染病学专家贝纳维德斯(Julio Benavides)估算,秘鲁每年有超过500头牛死于狂犬病,而最重要的传染源就是吸血蝠。吸血蝠传染的狂犬病,不仅给农民造成严重的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德古拉的另一个原型,是十五世纪罗马尼亚的王公弗拉德三世,一个因矛盾著名的人物。对待土耳其入侵者,他英勇善战;对待战俘和臣民,他却残虐好杀。面对人类的入侵,蝙蝠没有败下阵来,顽强地适应新环境。但在人类眼里,吸血蝠倔强求存的行为,却把它们变成了传播疾病的恶兽。从这个角度看,吸血蝠似乎更像是德古拉的原型,而不是吸血鬼本人。恐惧、仇恨和杀戮,往往就产生在不同地区、不同生命的冲突之中。

UUID: 675f461d-3d4c-42d4-adba-0f7ca83e9cc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10-31_尿频尿急、日渐消瘦,吸血鬼真的不好当.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