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陆海河相互作用,支持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建站10周年纪实

作者: 廖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9-10-29

文章详细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在保护和研究该地区湿地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试验站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揭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演变规律和机制,提出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策略,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上演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

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汾河等污染严重的支流,则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

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15.3万公顷,是世界上形成年代最晚的大河三角洲湿地,也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黄河三角洲湿地也是陆海河相互作用典型区和我国重点开发区,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研究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及发展规律的最佳场所之一。

黄河三角洲具有世界典型的快速变化特性及独特的沉积动力过程。同时,黄河尾闾改道频繁,黄河自1855年夺大清河河道入渤海以来发生较大改道11次,造成各海岸段的淤积与侵蚀历史各不相同。因此,黄河三角洲受到陆—海—河作用,陆海物质交汇、咸淡水混合、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动力过程复杂。不同海域由于各底质、地形、地貌、水动力学过程等特征不同,其冲淤演变以及沉积动力过程具有明显差异。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大量虾蟹类和贝类的天然索饵场,有大型底栖动物195种,优势类群是多毛类。这里是鸟类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每年有超过200种候鸟在此栖息、停歇和越冬,鸟类种群数量超过600万只,其中38种水鸟种群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总数的1%。

黄河三角洲湿地站围绕我国滨海和河口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以黄河三角洲陆海相互作用过程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长期稳定观测与监测、科学研究与示范为目标,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与河口湿地生态与环境演变动态过程及机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海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站团队一直在进步,从最初只能采集简单数据到现在每年都能发表高质量、高影响力的文章。借助全面的监测体系,黄河三角洲湿地站团队的理论技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黄河三角洲湿地站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多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得山东省首批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被聘为东营市首届黄河三角洲学者,1人当选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当选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黄河三角洲湿地站试验站地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对保护区环境出现的各种问题,试验站主动与自然保护区务实合作,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地方福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在未来的观测研究中,黄河三角洲湿地站将加强海洋生态学、物理海洋学等学科建设,从全流域的视角加强陆海河相互作用对河道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重点研究黄河入海河段水沙运移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沉积动力过程,探讨黄河输运物质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和归趋等的关键生态过程。

UUID: 7581b8ff-c76a-4128-86e5-87798473ffa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9-2020/中国科学报_2019-10-29_认知陆海河相互作用,支持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