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鸮:从神话中走来的暗夜杀手

作者: 鸟人Robbi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9-10-27

本文介绍了仓鸮的分类、分布、形态变异、捕食习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仓鸮作为分布最广的鸮形目成员,其羽色和捕食成功率受到月光条件的影响。同时,人类活动如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城市化对仓鸮的猎物和栖息地造成了威胁。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猫头鹰咖啡馆”等现象对鸮类动物福利的负面影响。

鸮[xiāo]形目鸟类被我们俗称为“猫头鹰”。曾有位喜爱鸟类的英国朋友对我说,你们这个“cat-headed hawk”(英文直译的“猫头鹰”)比我们用的“owl”可要形象生动多了。然而,在鸮形目现生的238种成员里,却有16种长着类似心形的面盘,头顶两侧没有耳簇,也就是缺乏形似“猫耳朵”的结构。

这16种跟大家惯常印象中“猫头鹰”差别较大的鸮类,在分类上属于草鸮科(Tytonidae),中国境内仅分布有3种:草鸮、栗鸮,以及今天的主角仓鸮。尽管国人对仓鸮颇感陌生,但它们很早就在其他古老文明里留下了印迹。古埃及时期的人相信,灵魂具有多个形象,其中一个是人头鸟身的Ba。据信Ba形态的灵魂会守在陵墓周围,即便可能离开一段时间,也总是会再返回原处。

根据形象和习性,人们认为Ba的形象就源自于现实中的仓鸮。如今,仓鸮不仅是分布最广的鸮形目成员,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鸟类之一,它见于北美的美国、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亚和东南亚。除欧洲和美国外,绝大部分仓鸮都生活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境内则属于边缘分布,已知的记录仅出现在云南南部、贵州、广西和海南。

随着地域的不同,仓鸮形态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异,羽色上的差异尤为突出。历史上,基于形态特征曾有多达46个仓鸮亚种被描述,目前分类学家们倾向于认可的亚种也有28个之多。更为有趣的是,不仅亚种之间存在明显的羽色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亚种内的不同个体也有羽色的多样化,尤其是腹部羽色,从近乎纯白到浅棕红色都有。对于多在夜间活动的鸟类而言,暗光环境下的白色腹部相当醒目,非常不利于隐藏自己。

所以,为什么仓鸮会有这种羽色呢?2019年9月,来自瑞士鸟类研究所、瑞典隆德大学和南非开普敦大学的一个国际团队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针对性地讨论了这一问题。结果非常有意思——不同月光条件会影响不同羽色仓鸮的捕猎表现:从新月至满月期间,随着月光亮度增加,羽色最红个体带回巢的猎物数量在减少,而这在羽色最白的个体当中并不明显。

研究者认为,在光线更佳的情况下,普通田鼠遇到白羽色仓鸮的静止时间更长,更容易被捕获——换句可能不那么恰当的话讲,在更好的光线之下,田鼠们会被白色仓鸮“闪瞎”鼠眼。

鸮类进食,一般是整个吞下食物,消化不掉的毛发和骨头等会在消化道里形成“食茧”(也称食丸),通过呕吐排出体外。相比其他鸮类,仓鸮食茧内的骨骼保存更为完整,从而也更有利于鉴定猎物种类。人们基于食茧来研究仓鸮食性就有着相当长的历史。2015年,有人对1860年至2012年间所发表的635篇涉及欧洲地区仓鸮食性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50多年间北欧和东欧的仓鸮捕食鸟类猎物的频次均呈下降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所谓的“卡哇伊”文化在日本兴起。圆脸大眼的鸮类被认为自带萌属性,在日本还被视为好运的象征。于是,继供聚众吸猫而生的“猫咪咖啡馆”之后,“猫头鹰咖啡馆”也开始在日本出现,与之对应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国进口鸮类增加。在“猫头鹰咖啡馆”这样的饲养环境下,与人近距离接触造成的强烈应激反应,对猫头鹰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同时,这还会向受众传递一种错误的观念:只要野生动物让人觉得“萌”,就可以豢养把玩。我第一次见到仓鸮是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外的勐仑小镇。一块面积不大的运动场边有着一棵大树,当地居民晚间就在那里欢快地跳起傣族特色浓郁的广场舞。喧闹的音乐与人声里,通常会有只腹部发白的仓鸮静静地站在树顶四下张望,打量着周遭的世界。当地人的司空见惯与我们的趋之若鹜,反差明显。

站在树顶的仓鸮并不会在意运动场上的人们怎么看它,它也无法理解这些人会如何影响自己,有没有大树供它生儿育女,田鼠够不够它填饱肚子。明年,明年的明年,这树上还会不会站着一只仓鸮,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和这些邻居共有的这片小小家园啊。

UUID: 65e31795-8696-48c6-bad1-8dbd56153ec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10-27_好想去猫头鹰咖啡馆啊啊啊啊……停!打住!.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