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这样的对话:
——我又和爸妈吵架了,他们完全不理解我在经历什么,觉得好孤独。
——父母肯定是爱你的,你应该试着理解他们对你的担心,学会珍惜他们的爱。
——道理我都懂......
或者这样的:
——今天的稿子又被毙了,我总是这么差,一直没有长进。
——我早说过你要关注自我成长,把追剧的时间拿来上一些课程吧。我有推荐。
——道理我都懂......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朋友、爱人或者孩子叹着气对你讲述他们的困境,你明明是真心希望Ta好起来,也想给Ta提供帮助,所以你认真听Ta抱怨,帮Ta分析问题的本质,给出行动建议,还没忘送出温暖的信任与鼓励——
连你自己都感动得忍不住开始欣赏自己的见地和体贴的时候,对面的人却没有如你预期的豁然开朗起来,而是沉默了一会,“道理我都懂”。
真令人沮丧啊。
你瞬间觉得无力,“能说的都说了,我已经尽力了”。你甚至开始有些忿忿,“道理都懂还这样?道理都懂你干嘛还来和我说?”
沮丧、无力和愤怒,此刻你很容易被这些情绪充满。而这些情绪,又来自“道理我都懂”这句话中隐含的否定。
“道理我都懂”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否定呢?
说这句话的人,为什么会否定你呢?
简单心理
自由且独立的人类聚集于此|600万人选择的专业心理服务平台
Ta当时的情绪是什么?
1. Ta会自责。“我也知道你说得对但我做不到。”对正在面对困难的人来说,你短时间内想到的解决方案,Ta很可能已经想到了,但各种冲突让Ta无法、至少暂时无法按那个方案去做。你的话,反而再次提醒了Ta“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加重了自责。
Ta觉得失望:“我想要从你这里得到的安慰不是这样的。”
事实上,大部分处于低落情绪的人,确实希望能从亲密的人那里获得帮助。但什么样的帮助能让自己好过些?Ta们自己也并没有明确的觉知,就像溺水的人会疯狂伸手,却不知道能抓到什么。但Ta们知道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例如,道理。
2. Ta在忍耐。“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所以我不能表现出不满意。”没有得到想要的帮助,却受到了隐形的攻击,Ta更加不愉快了。但Ta当然明白,你正在出于好心帮助Ta,Ta不能、也没有理由怪你。心里的不快只能压下,用“道理我都懂”的方式来否定你的安慰。这其实也是Ta能给出的最虚弱的抗争。
Ta到底在说什么?
“道理我都懂。” ≈ “我并不比你笨,我明白‘应该’怎么做,但我希望你站在我的角度,看到我的难处,而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误会发生在哪里?
发生在对需求的理解。
我们常常以为,别人遇到困难来求助的时候,是需要一个解决方案。给Ta解决方案,Ta就能快速摆脱消极状态,好起来。
但“改变、行动,好起来”,都是下一刻的事。此时此刻的Ta,更需要的是把痛苦表达出来,让你看到,并且承认这种痛苦的合理性。
Ta要的并不是解决方案,甚至都不是“好起来”。
怎么办?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沟通的流程应该是:“我看到了你的情绪”——“我接纳你此刻的状态”——“我们一起找解决方案。”
我们不妨重新看文章开头的两个例子,换个方法回答,来体会一下这其中的差别:
——我又和爸妈吵架了,他们完全不理解我在经历什么,觉得好孤独。
——父母肯定是爱你的,你应该试着理解Ta们对你的担心,学会珍惜他们的爱。
——道理我都懂......
试试换种回答:
——“曾经最亲密的爸爸妈妈现在不再理解你,你肯定很难过,觉得无助,我明白。大部分人都是这样长大的,你不要怕。”
——今天的稿子又被毙了,我总是这么差,一直没有长进。
——我早说过你要关注自我成长,把追剧的时间拿来上一些课程吧。我有推荐。
——道理我都懂......
试试换种回答:
“委屈比加班还辛苦,你今天肯定很累了。稿子被毙,原因很多,未必就是不好;就算稿子真的不够好,也不代表你不好。”
在大部分沟通里,没人是真正有错的,不愉快都来自误会。如果类似的事在你和Ta之间发生过,也许可以把这篇文章发给Ta,并和Ta一起回顾一下当时你们的感受,希望能帮助你,避免误会再次发生。
(今天的讨论,当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真心寻求建议者,或是自虐性人格者,都不在讨论范畴。请酌情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