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切割:只有我自己,才能切割和打磨我自己!

作者: CastAI

来源: 有趣的制造

发布日期: 2019-10-22

本文详细介绍了钻石的切割、打磨过程及其历史,包括钻石的晶体结构、颜色分类、切割技术、打磨方法以及钻石的硬度和耐热性。

钻石切割就是“怎么切得让钻石更璀璨”,更闪瞎眼……我们说的璀璨,主要就是说火彩、亮度和闪光的相互配合。“火彩”是说白光进入钻石后被折射析出七色光;“亮度”指的是白光进,白光出的折射和白光在钻石刻面的反射;“闪光”就是一颗钻石闪烁的总次数了。看下图,钻石切割的角度(不是大小),对光的折射和反射有直接的影响。

来看下钻石的“正八面体晶体结构”,钻石这个只有碳元素组成的晶体,是世界上已知最坚硬的天然物质,这个“最”它真不违反广告法,是客观事实……

常说的钻石是透明无色的,也被叫做“白钻”,是纯粹的碳元素集合。但大多数时候碳(C)元素里都会混进氮(N)元素,然后会使整体色泽偏淡黄,所以钻石的颜色(Colour)也就成了一个评价维度,越黄也就是分级字母越靠近 Z ,也就越不值钱。

值得一提的是“血钻”,并不是指的钻石鲜红如血,而是代表了开采背后的流血冲突。由于钻石的高价值,在全世界各地引发的抢夺和内战数不胜数,10 多年前小李子有部(冲奥失败的)电影《血钻》,就是以此背景讲的非洲沾满血的钻石开采。

不管你看过哪一本《钻石大全》,下面这张钻石切型历史图多少都见过一些,我就给汉化了一下……像马沙林式,是以发明出有 17 个冠部刻面和 17 个亭部刻面的法国红衣主教马沙林的名字命名的;佩鲁齐式,是以发明出有 33 个冠部数量和 25 个亭底刻面的威尼斯抛光师的名字命名的;而 18 世纪初的老欧式,这就很接近我们现在普遍见到的明亮式切割的前身了。

到 1919 年,钻石切割发生了革命性的创新,比利时数学家陶可斯基(Tolkowsky)提出了“理想切割比例”,能让钻石的白光和散发出的火彩更平衡,并不只是让光在钻石中折射后更炫目。在此基础上,经过了后人几十年的不断调整优化,才有了现代的钻石切型比例,也就是下图的明亮式圆钻切割(Modern round brilliant cut),广告里一般展现的就是这种钻石了。

钻石的原石一般被叫做金刚石,并不像黄金矿工里这样,一拿到手就是璀璨夺目的一颗明亮式切割……咱也不是灭霸,拿到一块原石捏碎了就获得宝石直接戴手上……一颗原石被切割成钻石之前是需要分析的。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以及内部缺陷,考虑很多不同的分离组合,以实现钻石商的利益最大化。

原石的分切技术主要分三种:劈切、锯切,以及激光切。劈切分离最原始的就是劈切了,有经验的技师会根据原石的天然纹理,找到合适的角度去解离,这就是晶格生长的解离面了。

把原石分切成小块后,就需要打磨成钻石了。钻石加工最多的时间都花在了设计和调整钻石刻面角度上。在开始打磨刻面之前,要先认识一下这个自带水平仪的钻石夹具,只要有一个面的角度没达到设计预期,就算是失败了。

打磨就是钻石和钻石互殴的过程了。打磨的时候,每磨一小下就要拿起钻石查看磨切面,以及检查刻面度数,多次重复。每一次耗损,都是金钱在流逝。

讲起这个钻石的“最硬”,实在是我们好像下意识就会觉得“硬的东西就代表牢固”...其实机械上的定义硬度是说“材料抵抗更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至于钻石的硬脆,先回忆我们在《削肉如泥,但一砍就脆的陶瓷刀是怎么做出来的?》用氧化锆做成的陶瓷刀,这属性值就跟打地鼠一样,管得住这头管不住那头,硬带来的就是脆。

钻石的成分是碳,所以是怕高温的,有人家里不幸发生火灾,持续燃烧后的温度能达到 1000+ ℃,这之后,不是因为火灾现场乱才找不到钻石,而是钻石真被烧成了二氧化碳,也就是给烧没了……

UUID: cb658f6f-fcf0-4ad4-8bb3-c974a6e3a66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10-22_钻石切割:只有我自己,才能切割和打磨我自己!.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