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住建部同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正式印发文件,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今年夏天,一则《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让垃圾分类理念迅速蔓延至全国;9月1日,《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10月1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也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很长时间,可能要好几代中国人持续付出努力。中国的垃圾分类已成为趋势,下一个会轮到谁?垃圾是一种人为的物流,与自然的河流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如果河流的泛滥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了灾难,就需要治理了;现在,垃圾正在泛滥,垃圾治理问题也迫在眉睫。
世界银行在其《垃圾何其多2.0:到2050年全球固体废物管理一览》报告中预测,在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推动下,2050年全球垃圾量将在目前水平上增加70%。未来30年,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将从2016年的20.1亿吨增加到34亿吨。处理人造的垃圾流是一项复杂工程,垃圾分类只是垃圾流程的中间过程,主要是便于垃圾“桥归桥,路归路”。让不同的垃圾回归其适合的位置并转换成财富和可持续利用资源。
垃圾的产生、流通和处理,都需要相应的科学手段,才能减少垃圾,避免地球和人类被垃圾埋葬。现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只是为了便于垃圾处理,把放错地方的财富重新放置好,当然要推行,更要持之以衡。不过,在垃圾的“长河”中,减少垃圾之源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