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正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化物所)也迎来了建所70周年。在这喜庆连连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曾在化物所学习和工作了40余年的退休人员,我回想自己从1965年进入化物所半工半读学校,到1968年大专毕业分配留所工作,直至2004年退休,又返聘至2007年离岗,一幕幕往事在脑海里翻滚,拨动着我的心弦。
40多年的生涯中,化物所培育我成长,给予我学习深造机会,使我不断进步,逐渐成长为一名科技领域的专职高级新闻记者。
1968年底,我在化物所毕业被分配留所工作。一年之后,因所里宣传工作需要,将我从科研工作岗位调离,去大连日报社学习新闻。学习结业后,我正式调到所宣传科工作,负责采编出版所里的大黑板报,同时承担所里的宣传报道工作。
1976年,人民日报社派人来所选拔新闻记者培养对象,所相关部门领导推荐我去面试并有幸入选。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又是踏进人民日报社学习,心情无比激动。培训期间,我接受了正规的新闻专业授课,到唐山大地震灾区、海南岛南海舰队等地实地采访,新闻采写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一年的学习培训结束后,我回到化物所宣传部,开始专职新闻报道工作,从此有了采访科技人员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机会。
这难得的工作经历,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科学家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勇于奋斗、献身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令我十分感动和敬佩,科学家对我的感染和指导,是我人生中收获的无价之宝。
在此,仅从难忘的记忆中选述几段,与大家分享。楼南泉院士对化物所的宣传报道要求非常严格,发现不当之处,都要打电话告知我,给予指正和帮助。
2003年3月,我采写的长篇专题报道《中国的神舟,大连的舵》,送给时任所长包信和审稿,他审阅后提出,将此稿送林励吾、张涛和实验室的科学家审改。林励吾院士审改后,语重心长地建议我将文章的标题改为《航天催化材料打造‘神舟’飞船之‘舵’》。他认为,原题有些“霸气”,“神舟”的“舵”不光是化物所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包括兄弟单位发动机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林院士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以及博大的胸怀令我十分敬佩,此事虽已过去多年,但我一直铭记在心。
在化物所科学家严谨求是、锐意创新的科学精神的不断激励下,化物所的宣传工作和文化平台逐渐彰显出新的生机和活力。1984年,在所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第一份所报《化物生活》创刊了,我作为创刊人之一担任主编。后来,《化物生活》又经历了孟庆禄、李晓佳和赵艳荣3位主编,至今已出版35年。
这份生动活泼、大家喜闻乐见的刊物,成了化物所的舆论阵地和文化交流平台。1995年,我开始担任中国科学报社大连记者站站长,此后10多年间,记者站为化物所及大连地区的科技、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新闻报道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连续八年被中国科学报社评为先进记者站和优秀站长,还曾被大连市委宣传部评为大连地区先进记者站。
2004年退休前,我协助化物所离退休服务中心创办了《夕阳正红》小报,提供给离退休老同志阅览。时光如梭,转眼50多年过去了,但化物所科学家对我的感染和熏陶、送给我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牢记在我心中。他们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锐意创新和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时时激励我在人生的征途上不懈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