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来了解一下本周除了诺贝尔奖还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吧。
太阳系的行星哪个天然卫星最多?现在答案是土星了。随着20颗新卫星的发现,土星已知的卫星数量达到82颗,超越了木星79颗的记录。这一新发现来自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斯科特·谢泼德(Scott S. Sheppard)带领的团队,本周一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布。这些新发现的土星卫星个头很小,直径只有大约5千米。
谢泼德表示,研究这些卫星的轨道可以揭示它们的起源,并获得土星形成之初周围环境的信息。
这是一次医疗尝试,也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为拯救身患罕见病的小女孩,研究者研发了一种专属于她的药物。这位小患者名叫Mila,她患有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7型,这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此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研究者们鉴定了患者体内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并针对突变快速研发了对应的药物——一种需要注射到脑脊液中的反义寡核苷酸,根据患者的名字命名为“milasen”。在细胞与动物测试后,研究者为Mila开始了试验性治疗(经过FDA的特殊批准)。接受治疗后,Mila的癫痫等症状得到缓解,且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不过长远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10月9日,研究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告了这一治疗案例。
罕见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病的患者数量很少,用传统方法研发药物相当困难,而这样的“个性定制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0月7日,食品公司Aleph Farms宣布,他们已经与合作伙伴在国际空间站上完成了太空培育“人造肉”的第一步测试。在这次实验中,在地球上培养的牛细胞被带到太空,并在空间站上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形成了小块的肌肉组织。在未来,实验室培养的人造肉有望为长时间的太空航行提供食物支持,不过,目前这还只是该技术在微重力条件下的一次小规模尝试。
本周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距今约20-40万年的以色列洞穴中,史前人类已经开始储存食物了。研究发现,当时的人们会把狩猎得到的鹿骨保存下来,日后再取食其中的骨髓。实验中,研究者敲开存放6周的鹿骨取出骨髓。怎么知道史前人类是把骨头存了起来?线索来自骨头上看起来很重的切痕。这些痕迹是剥皮时留下的,但从新鲜骨头上剥皮不应该需要这么大力。
于是研究者推测,当时的人类是把骨头保存了一段时间,并在处理已经干燥的皮时留下了较重的痕迹。研究者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带皮的鹿跖骨确实能保存数周时间,骨髓中的脂肪成分降解很少,对史前人类而言依然很有营养价值。而且,经过保存的鹿骨在处理时确实会留下类似的切痕。
今年夏天,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感受到了势头强劲的热浪。随着气候变暖,高温热浪发生的频率与强度还在继续上升。
而本周发表于《环境研究通讯》的一项研究显示,受高温热浪影响的空间范围也将显著增长。根据研究者的计算,在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等的条件下,到本世纪中叶,高温热浪的空间范围平均可能会增加50%。而在高排放的条件下,高温热浪的平均范围可能会增加80%。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地区的人们暴露在酷热之下,高峰时用于降温的用电需求也会变得更大。
还记得上周介绍的“肥熊周”活动吗?投票活动目前已经圆满结束,下面就来隆重介绍一下2019年度肥熊冠军:编号435的棕熊H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