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认识大白菜,管其他的都叫“绿叶菜”吧?

作者: 信浮沉

发布日期: 2019-10-12

文章探讨了白菜在中国的历史地位、种类及其烹饪方式,强调了白菜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其多样化的食用方法。

小朋友吃东西,多半挑剔。这也许是我们基因里形成的保护机制——但凡有点怪味的,就马上pass。长大之后,很多小时候视为仇敌的食物反而甘之如饴了,毕竟我们是可以“进化”的物体,习惯就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一大判断标准。尤其是蔬菜,绝大多数种类都有小朋友不吃。别说香菜、韭菜、胡萝卜这种讨嫌大户,就连黄瓜、茄子这种好好先生也大有反感者。最有亲和力的蔬菜恐怕就是白菜了,还有白菜的同门——小白菜、油菜之类。

倒不是因为白菜有多好吃,主要是它没什么异味。不,应该说根本没味,吃着像喝水一样。既然各种菜都有这样那样的味道,不如两害相权取其轻,毕竟维生素总还是要摄入的嘛。就这样,白菜在艰难的环境中日渐出人头地,成为了“百菜之王”。

白菜大名叫芸薹,现在多写作“芸苔”,这是错的。薹的意思是花茎,也就是俗称的花葶。这是说白菜这类植物容易长薹,砍掉一部分就容易抽出一个花葶。

把大白菜不吃的基部泡在水里,不多日子就能抽葶开花。这是它得名的原因。不过语言文字是流变的,把“苔”当作“薹”的简写也是可以理解的。鉴于《中国植物志》都写的芸苔,我们也没必要ky,说清道理就好。古代人管白菜叫“菘”。从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菘”是国菜,是中华民族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瑰宝,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骄傲。现在百度的“白菜”词条,也还是这么说的。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虽然在五六千年之前的遗址里就发现了白菜籽,但这仍不能说明它生于斯地。据DNA研究显示,芸薹属植物的发源地应该在地中海地区,后来经过全球的大跑路和大杂交,遍布各国。我国的白菜也是从中亚传过来的,最早还曾叫过“胡菜”。这一点在典籍中也容易证实,最早记录“菘”的书籍出现在三国,说明之前它的地位不高,种植不广。

今天我们就着重说说和白菜相关的。

芸薹这个种,涵盖了很多种蔬菜,它们高矮胖瘦都不一样。最正根儿的“芸薹”其实在我们这叫芜菁(Brassica rapa subsp. rapa),是一种长得像萝卜的东西,不过现在吃它的人已经不多了。另外两种种植面积很广的亚种是油菜和油白菜。这个油菜是打油的油菜(Brassica rapa subsp. Campestris),就是一片一片开黄花,供各位阿姨披着纱巾照相那种。

油菜的“薹”是可以吃的,还有专门用来吃的栽培品种,菜市场里就叫菜薹。长江流域的紫菜薹也是这货的一个变种。芜菁吃根,菜薹吃薹,剩下的芸薹一族基本都是吃叶了,比如大白菜、小白菜、菜心、青菜、小油菜、乌塌菜等等。虽然芸薹的祖宗是外来的,但这些具体的变种和亚种,多是在中华大地上培育出来的。

比如瓢儿白的拉丁名叫Brassica rapa subsp. Chinensis,大白菜曾经写作Brassica pekinensis,现在常写作Brassica rapa var. glabra或者Brassica rapa subsp. Pekinensis。

白菜大家都不反感,可真说爱吃也总觉得说不上。毕竟是平平无奇的白开水味,怎么能说好吃呢?

还真别说,大白菜做好了,真就有点无招胜有招的意思。尤其是腌渍和凉拌的白菜,最能体现出它的好处。白菜其实有一点点甜味,尤其是北方冬天的白菜,古人有“肥甘”美誉,的确不是白叫的。炒白菜、醋溜白菜虽然不错,但是多少有些明珠暗投。腌渍的白菜,水分脱出一部分,糯嘟嘟的,不仅口感更好,而且甜味的浓度也更高。如果配以辣味、甜味或者厚重的味道,就更能激发白菜的清甜。

UUID: 3ff8e587-80bf-47c9-b08d-710bdc023b7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10-12_你不能只认识大白菜,管其他的都叫“绿叶菜”吧?.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