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大丽花(Dahlia pinnata),是小时候在四川的农村,印象中我仰望着花茎,顶上有巨大的绣球形“菊花”。我问老乡,得知它叫做“红苕花”。它与花茎上有一串“棋盘花”的蜀葵(Alcea rosea)一起,构成了童年里“花长得比人高”的奇妙记忆。
后来我去北美读书,才发现“红苕花”与“红苕”(也就是番薯)竟然都是原产美洲的植物,而且大丽花也有膨大的块根,也可以吃。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海拔1500~3700米的山地,如今它是墨西哥的国花。严格地说,大丽花“大”而“丽”的并不是一朵花,而是许多小花凑在一起,加上底部一圈总苞片构成的一个“篮状花序”,这是菊科共有的特征。
1789年,探险家毕森特·塞万提斯(Vicente Cervantes)将今日的主角从墨西哥城植物园,送到了马德里皇家植物园的主管安东尼奥·何塞·卡瓦尼列(Antonio José Cavanilles)手中。它们首次在欧洲开出了花。
这些花被用来纪念林奈的学生、英年早逝的瑞典植物学家安德斯·达尔(Anders Dahl),因此卡瓦尼列首次把林奈的分类系统引入了西班牙,将这个新的植物的属命名为Dahlia。
大丽花如今成为全球栽培最广的花卉之一,要归因于19世纪的一些耀眼往事。发表了大丽花的卡瓦尼列,积极地将每个新种的块根送往欧洲各大植物园,然而反响不大,比如伦敦的邱园就把卡瓦尼列送的第一批块根养死了。
最终,两个“流量明星”引爆了园艺界对大丽花的兴趣: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Joséphine),以及伟大的地理学家,被誉为“哥伦布第二”和“新亚里士多德”的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如今,记录在册的大丽花栽培品种已经超过57000个,并且每年还在数以百计地增加。但世界上有多少个大丽花的真正物种呢?
在1830年,大丽花属发表了22个按花色分类的新种,此前发表的所有大丽花物种,都被归入一个种“Dahlia variabilis”(意为“变化的”)的名下。还好今日主角D. pinnata后来被恢复了。1843年,有香气的D. crocea问世。到1955年现代分类学出现,人们又陆续发表了85个新种,但这里只有25个种是原有的野生种,其余都是在欧洲花园中选育或杂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