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9月以来,中国连续发布了两个有关科技期刊向世界一流发展的重磅文件,这两声“炮响”不仅在国内出版界振聋发聩,也震动了国际出版同行。近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原总编张月红女士接受了美国知名出版咨询公司Delta Think的采访。
在采访中,张月红表示,近10年来中国超90%的英文学术期刊已相继与西方出版商合作,以“借船出海”的形式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碰撞并深刻意识到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是中国学术期刊业的“软肋”,培育世界一流期刊不能仅靠做高影响因子,打造独立的科技出版市场品牌,并加速融入全球市场是中国科技出版转型的必需选项。
张月红:创刊于2000年的《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J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JZUS)是一本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后分成了 A,B,C 三个专业刊。JZUS 创刊的第2年,2001年就被 MedLine 和 Ei Compendex 等收录。2006年后,三本期刊相继被 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收录,开创了这家权威数据库收录大学学报的记录。
在期刊国际化进程的20年里,我们践行了前三步棋。1. 开放全球学术评审,聚焦中国原创内容。自2003年始,我们尝试全方位国际同行评审,来自60多个国家的学者为本刊学术把关。
所发论文约70%来自发展中国家,30%来自发达国家;2. 关注研究者诚信:我们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反剽窃政策,并出版英文专著《反剽窃:对作者与编辑的指南》,被国际同行作为教材使用;3. 接轨国际数字出版技术规范,推进期刊走出去步伐,我们在国内率先注册了 DOI、ORCID、CrossCheck、CrossMark、FundRef 等技术标识,为科研论文的国际显示、诚信传播、技术服务插上翅膀。
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3月,中国英文版学术期刊有548种(含港澳台),其中大陆出版440多种,有CN号的369种,大多数选择与西方出版商合作,其中施普林格-自然囊括了近200种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在 JCR 数据库的213种中国英文刊中,近98%是借船出海的。这不该是长久之举,我们应该要学会开发和打造中国自己的市场品牌,这也是中国学术出版行业最需要研究以及实践的一件事情。
政府是主角(推手),即是吹响中国期刊敢当世界一流的号角手,也是中国科技期刊提升政策和评估的重要管理者。去年在 STM 美国年会的报告中,当我谈到“中国科技期刊提升计划”(PIIJ)时,一位美国同行就评论道,“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像中国政府对期刊(有如此大)的支持力度……”。从他的语气中,我既能听出羡慕嫉妒恨,也感觉到了不是在同一公平起跑线上竞争的情绪。
这些年,我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与专业出版协会(ALPSP)、SSP 及 STM 等学术年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个行业服务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技术创新的步伐也日新月异。从起初的旁听到后来的领悟,以及最后参与讨论技术趋势,我身临其境地感悟到中国学术期刊业的关注点与西方出版同行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当然,大家同在一个地球村,我们对期刊影响因子(IF)的焦虑之风,也吹到了地球的那一边,每年6月底 JCR 公布数据时,东西方期刊人眼球都盯住了电脑和手机屏。但西方出版人对出版技术的兴趣以及敢于创新的动力远大于我们,如 STM 协会每年年会,会员们最期望看到研究团队公布未来4年的技术趋势,今年4月12日的题目是“STM Tech Trends World Tour 2023”,很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