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北美生活过一段时间,那么你很可能在路边遇到一种灰突突的,长得像斑鸠的鸟儿,当这种鸟儿起飞时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哨声,令人过耳不忘。这种其貌不扬却在飞行时自带音效的鸟儿,是北美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它就是哀鸽(Zenaida macroura)。
哀鸽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丧丧的,人们给它取这么一个名字,是因为哀鸽会发出低沉的“咕~呜!咕~咕~咕~”的鸣叫声,听起来很像是在哀泣哭诉。这实际上是哀鸽小伙子为姑娘唱的求爱之歌,并没有什么哀伤的意思。
哀鸽长得很像国内常见的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但它的尾羽更尖,整体羽色更偏灰一些,翅膀上有几块黑色的斑点,它的体形也比较修长,不如珠颈斑鸠那么圆润。哀鸽也没有珠颈斑鸠那标志性的“珍珠披肩”,但雄性哀鸽在颈部两侧各有一小片具有金属光泽的羽毛,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折射出金色或紫红色的辉光,是它们撩妹时的“加分项”。
同属于鸠鸽家族,哀鸽的生活习性与其它鸽子和斑鸠类似,习惯在地上寻找植物种子为食,所以它们喜欢开阔或半开阔的栖息地,如草原、农场、荒地和城市绿地,在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哀鸽们在地上溜溜达达,边走边从地上啄食草籽。
哀鸽很少出现在湿地和茂密的森林中,这些地方缺少它们喜欢的开阔环境和食物。哀鸽一向是各种食肉动物,尤其是鹰隼等猛禽垂涎的美餐。毕竟它嘴不坚爪也不利,基本没有自卫能力,而且个头适中、肌肉丰满,着实是一顿方便的好饭,堪称自然界的“便当物种”。
然而,想吃到哀鸽肉的前提是能抓得到它。哀鸽身材修长,整体呈流线形,尖尖的翅膀和尾巴表明它是以飞行速度见长的鸟,它们可以飚出秒速24.5米(每小时88公里)的高速,足以将大多数捕食者甩在身后。
有意思的是,当一只在地面上觅食的哀鸽发现有危险来临时,它不会发出叫声警告同伴,而是会直接起飞,此时它振翅时发出的尖哨声就像拉响的警报,提醒其它哀鸽注意潜在的威胁,整群哀鸽就会马上起飞逃离。由于省去了发现危险后再发出叫声示警的时间,这种示警方式给哀鸽提供了更多逃生的机会。
和珠颈斑鸠一样,哀鸽也很好地适应了被人类改造过的环境。毕竟它们的食物——植物种子可以说是到处都有,尤其是农场的大片田地,简直就像自助餐厅。城市中林木疏朗、有着大片开阔草坪的绿地也是它们钟爱的觅食场。只有在繁殖期,哀鸽才会为了补充蛋白质而吃一点昆虫或蜗牛。
鸽子在西方文化中一向是爱情和忠诚婚姻的象征,哀鸽也是如此,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亲密的伴侣会常年待在一起,只有当其中一方不幸成为捕食者的美餐后,幸存者才会去寻找新的配偶。
一旦配对成功,就需要置办“婚房”。雄性哀鸽会领着自己的新娘去“看房”,带它去察看可以筑巢的备选地点,一旦新娘选中了某处巢址,雄鸽就会飞出去寻找小树枝、草棍儿、草叶之类的巢材带回来给雌鸽,雌鸽把这些巢材堆在一起,弄成一个浅盘状的简陋鸟窝,嗯,简直可以用“粗制滥造”来形容。
2016年,俄亥俄州的一对哀鸽,在帕尔玛警察局的一辆警车雨刷上做了一个窝,并开始孵蛋。警察蜀黍们发现这俩小家伙擅自侵占警用器材后,不仅没有将它们依律收押,还将一把旧伞固定在鸟巢上方为它们遮阳挡雨,并且用隔离带将这辆警车围了起来,防止有人靠近干扰,可以说是十分有爱了。
哀鸽每窝产两枚蛋,雌雄哀鸽轮流孵蛋14天之后,小哀鸽就破壳而出,刚出生的小家伙软弱无力,眼睛都没睁开,身上只有一些稀疏的绒毛,这时它们依赖父母给它们保温。雌雄哀鸽都会从嗉囊分泌“鸽乳”来喂养雏鸽,鸽乳的营养成分近似哺乳动物的乳汁,小哀鸽吃着这种营养丰富又好消化的食物,长得飞快,仅需两周就可以长出大部分羽毛离开简陋的鸟窝。
大多数食虫鸟,在有大量昆虫可以喂孩子的季节才能繁殖,因为有鸽乳这个“育儿神器”,又以植物种子为主食,哀鸽不必受这个限制。实际上哀鸽是北美洲繁殖期最长的鸟类。一般情况下每对哀鸽每年会繁殖2~3窝,在气候温暖、食物充足的地区,有些哀鸽每年能繁殖6窝,一年基本没停过,一直都在生孩子。小哀鸽出生85天之后就已发育成熟,可以继续繁殖下一代了。
哀鸽种群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繁殖率高,人们认为它们目前没有物种延续上的风险,把它列为无危物种。在美国,狩猎哀鸽是一种传统运动,美国的50个州中有41个允许对哀鸽开展合法狩猎。秋季,北方的哀鸽向南方迁徙,猎鸽季节也随之开始,持续时间以各州具体规定为准,一般是在9~11月间。据统计,每年至少有2000万只哀鸽被合法猎杀,有些年份甚至多达7000万只,年均狩猎数量约在4500万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