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航天发展史

作者: 太空精酿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19-10-0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航天也已经走过63年。从钱学森的归来到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再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中国航天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从独立自主的火箭研发到载人航天技术的掌握,再到月球探测任务的成功,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努力。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探索新的技术领域,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航天,也已经走过63年。回头看来,它的每一幕依然激动人心。长征、东方红、尖兵、实践、风云、中星、神舟、天舟、天宫、悟空、墨子、张衡、嫦娥……这些航天任务单看优雅别致的名字已经让人印象深刻,而背后的成就更是不可思议。

1955年,钱学森博士要回去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搞“航天”。

在此之前,苏联和美国通过强大的技术积累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航空航天人才的唯二选择,回到中国基本意味着钱学森要放弃他的辉煌学术生涯。但也正是他的归来,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带来了航空航天发展的最宝贵机会。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中国航天正式起步。

1960年,中国第一枚导弹起飞;1966年,中国第一枚装载核武器的导弹起飞;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枚火箭起飞,成功将首枚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东方红一号的成功正式标志着“两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卫星)”事业取得全面成功。

如果说最早期的中国航天背后还有苏联支援,那么随着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形势变化,苏联专家和投资全面撤离。从发射基地到运载火箭,中国航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刚刚起步的中国航天尚未从襁褓中踉跄站立,便被迫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1958年建成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尚未正式启用,中国却不得不开始将国防和重工业做战略性转移。依靠自己的力量,中国先后在1967年、1970年开始建设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三大卫星发射中心,成为支撑日后中国航天发展的根本基石。

中国有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然而,渺小的人类只生活在天空的最底层,甚至是大气层最底部的对流层,这仅10多千米的范围内就包括了风霜雨雪、电闪雷鸣。千百年来,变化莫测的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虽然卫星可以“观风测云”,但由于地球引力、日月摄动、太阳光压、稀薄大气阻力等一系列因素干扰轨道,所有的卫星都必须经由火箭发射到至少几百千米高的太空才能稳定运行,在这个高度预测地表风云变幻谈何容易!

因而,在世界范围内气象卫星都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航天综合实力。1988年,中国首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发射,掀开了中国气象卫星系列的大幕。

信息的快速传递,成为人类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而航天的核心应用之一便是在太空中建立一座又一座“烽火台”-通信卫星。从最早期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实现单向广播功能开始,后续的中国通信卫星经过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如今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快速进步,在这些卫星平台的基础上我国建造了一系列通信卫星,例如中星系列成为中国的现代烽火台。自2017年发射的中星16号起,中国通信卫星也正式进入高通量时代。

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技术,它也成为人类文明时代最重要的科技产物之一。但到了人类航天时代,卫星应用领域却让GPS系统占据先机。这一军用通信导航系统凭借超高精度创造了“外科手术式打击”、“斩首行动”等一系列新的军事名词,成为几乎所有现代武器必备的辅助,后续通过民用商业化又赚得盆满钵满。但GPS毕竟本质上是个军用系统,可随时对指定用户关停,这足以凸显大国必须发展独立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

因而,从上世纪末起我国就一直在攻坚这一航天核心技术。经历20年发展,2018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1年10箭18星的壮举,这一速度远超GPS系统一年6星的记录。

苏联和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突破并掌握载人航天技术,之后形成了长达40多年的垄断,这足以证明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技术的最高技术之一。

不过,随着2003年杨利伟进入太空,世界载人航天领域如今已经有三个玩家了,而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发展效率之高,可谓惊人。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现两个突破:载人火箭长征2F和实验性质的飞船测试,仅飞行21小时。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实现一个突破:飞船大幅改进和长时间稳定的飞船导航制导与控制。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实现一个突破:经过两次测试,飞船的逃逸系统、生命维持系统和返回系统得到全面检验。

中国的历法、传说和文化无数次出现过月球的身影,但能去月球却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它距离地球远达38万千米!月球背面更是神秘,由于地球引力潮汐锁定的原因,它基本无法从地球上看到!但对于中国航天人而言,一定要把“嫦娥”和“玉兔”送到月宫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前往月球,将包括《半个月亮爬上来》在内的30首歌曲携带到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月球。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它挑战了一系列全新技术,最后飞过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点,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从月球前往此点。在此工作一年之后,又飞掠图塔蒂斯小行星,最近仅距小行星3.2千米,非常不可思议。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和玉兔一号着陆月球,成为37年内再次访问月球的人类使者。2018年5月21日,鹊桥号出发,成为人类唯一地球/月球背面通信中继卫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千言万语,都无法总结出中国航天70年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还有:尖兵系列,为国土保驾护航;实践系列,验证一系列航天尖端技术;墨子卫星,洞察量子通讯的奥秘;张衡一号,揭开地震发生原理和影响的神秘机制;悟空卫星,探测宇宙中最深不可测的暗物质粒子;慧眼望远镜,通过X射线洞察宇宙深处的神秘……我们还将有:多个型号新型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火星探测、月球采样返回、木星探测、爱因斯坦探针、太阳天文台、引力波探测、重力场探测、系外行星搜寻、全球低轨通信卫星网络、小微卫星和商业航天等一系列发展中的技术。

不过,请别忘记,中国航天史上辉煌成就的背后,不仅有伟大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更有一个又一个坚持“两弹一星”精神、平凡但伟大的航天人。向他们致敬!

UUID: 951e1355-b65b-4d55-b68d-6eea2e53ccc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19/2019-10-01_你知道,给微信拍过开屏图的是哪颗中国卫星吗?|新中国航天发展史.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