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悬案凶手被捕!DNA精准匹配应该被推广吗?

作者: 刘俊寰

来源: 大数据文摘

发布日期: 2019-09-23

本文讨论了DNA检测技术在破获长期未解案件中的应用,如韩国的华城连环杀人案和美国金州杀人案,并探讨了基因检测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的未来趋势及其引发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悬而未决33年后,因电影《杀人回忆》全球瞩目的京畿道华城连环杀人案终于告破,DNA检测技术再立大功!韩国警方称,这也是韩国首次利用DNA检测技术破获杀人案。韩国导演奉俊昊今年凭新片《寄生虫》拿下戛纳电影节最高荣誉金棕榈大奖,为韩国争得首座金棕榈奖杯之后,其代表作《杀人回忆》的凶手原型——京畿道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已经确认被警方逮捕!

电影上映时奉俊昊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结尾创作,他说,坚信凶手一定会看这部电影,所以在结尾的时候让男主角直视镜头,同时也是在直视凶手,就算你忘记了十几年前被杀害的人,我们没有忘记,更不会允许你忘记!

1986年9月15日至1991年4月3日在京畿南部附近村庄发生的连环杀人案件中,凶手专挑年轻女子下手,行凶过程几乎都是先绑架,再强奸,最后勒毙,前后共10名女子受害,仅1人幸存。

当时案件在韩国引起极大轰动,韩国民众人心惶惶。警方动员了约205万名警察和军队,搜查了约21,000个嫌犯,鉴定了570组DNA、180根毛发、40116枚指纹,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案件发生六年后,奉俊昊将本次案件改编成《杀人回忆》。电影中出现了DNA鉴定的片段,当时韩国发展水平受限,不得不专门去美国鉴定。由于缺少关键性证据指涉,只能被迫释放嫌疑人。

同样,在现实中,案件在2006年4月2日因为超过法律追诉期而终止侦查。

就在18日傍晚的新闻中,韩媒宣布,抓到真凶!早在一个月前,警方对被害人留下的证物再次进行检查时,找到了遗留在衣服内的凶手DNA。警方和国立科学调查研究院对DNA进行提取验证分析后,在服刑人员与刑满释放人员的DNA数据库中找到了与凶手DNA匹配的人。嫌疑犯确定为一名50几岁的男子。

据报道,嫌疑犯其实早在1994年因为清州强奸杀害妻妹事件被抓入狱,并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同时,这也表明,《杀人回忆》在2003年正式上映时,凶手已经服刑9年,根本没机会看到这部电影。但在19日早上,韩国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案情进行通报称,虽然嫌疑犯的DNA与凶手DNA能够匹配,但嫌疑犯拒绝承认自己就是凶手。警方将成立57人专案小组继续进行DNA检测侦破。

尽管已初步确定嫌疑犯,由于2007年之前案件的公诉时效是15年,此案最后一起案发时间为1991年,早已过了公诉时效,韩国检方将很难再对嫌犯进行任何处罚。

DNA检测技术用于案件的关键证据分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金州杀人”案件的关键证据取证中,DNA检测技术就发挥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一名被称为“金州杀手”的连环杀人犯于1970到80年代,在加州谋杀12人、性侵犯50人,案件一直悬而未破。

不过时隔超过40年后,美国警方在去年也是根据DNA证据,逮捕一名72岁疑犯。警方指疑犯是一名前警员,他被捕后遭还押,不获保释,他原本被控2项谋杀罪,之后被加控至8宗谋杀罪。1976年至1986年期间,“金州杀手”在加利福尼亚地区谋杀至少12人,强奸45人,犯下100多起住宅盗窃案,其中8起谋杀案能通过DNA联系起来,另外两起案件则是通过作案手法联系起来。

尽管警方发现了大量线索,却始终不能缩小调查范围,负责该案件的加州探员霍尔斯前后追踪过数千名嫌犯,也都无疾而终。最终使得案件有突破性进展的是一种家族性DNA测试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公共DNA数据库搜索到杀手可能的远亲,就算现有数据库中没有直接的匹配样本也能够缩小调查范围。警方正是通过锁定“金州杀手”杰里伯恩斯的表妹詹宁斯才终于将其抓获。

基因模糊匹配的关键这种家族性DNA测试技术被Science列为2018年一大技术突破。基因家谱技术背后有两个重要前提:公共基因数据库的兴起。过去警方的DNA数据库里,一般只包含有前科的罪犯的DNA,如今普通人只需花一点钱,用棉签刮一下口腔黏膜,寄给专业公司,就能对自己的DNA进行检测。这些数据逐渐累积,形成了庞大的公共基因数据库。“长线家族搜索”的方法,这也是基因家谱能实现模糊匹配的关键。

过去通过DNA比对进行的家族搜索,只能匹配到近亲;而“长线家族搜索”可以实现个体DNA与第三代表亲的匹配。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寻找被收养者的亲生父母,还可以有更广泛的用途。

韩国警方认为,这次能够抓到真凶,主要是因为DNA分析技术进步了。韩国各地方警察厅也都逐渐利用更新的DNA分析技术,去重新调查此前未能侦破的案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韩国“三大悬案”(华城连环杀人案、青蛙少年失踪案、李亨浩绑架事件)都能得以侦破。与此相同,“金州杀人”案件的侦破也要归功于DNA分析技术取得的进步。

基因检测技术已经逐渐得以广泛运用,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也已经逐渐扩大其能力范围,与更多技术进行结合,正如在一次基因检测交流会上,GEChain基因链CEO Jez san就从全球技术发展的角度提出,基因检测的未来是基因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从微观上说,如果用两位编码来表示DNA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每个细胞中DNA所包含的数据总量大概是1.5GB,一个小容量的U盘就能存储。

但如果用第二代基因测序原理来说,实际测得的数据量肯定比这个大得多。其中的一个指标——测序深度,指的是实际得到的数据量与最终测得基因数据大小的比值,比值越大测出来序列精确度越高。通常人体全外显子测序深度是100左右,那么最终可以得到150G的数据,这才能说得到了相对准确的细胞DNA数据量,而1000个人就能得到150T的数据量。从宏观上来说,数据对于中下游产商至关重要。

首先,基因测序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还需要对序列进行读解,分析这些基因组中的普遍相关性,再利用这种相关性进行后续的预测。不仅如此,相关技术还能拓宽企业在医疗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规模。与此同时,基因检测与人工智能也有了更加亲密的联系,因为人工智能做的就是相关的数据分析,以这样的认识去看基因检测,就能发现基因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一条逻辑链。

虽然基因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能够为警方侦破案件带来更多便利,但还是有不少人在质疑这项技术会让人不知不觉地被卷入刑事案件中。正如FamilyTreeDNA,这是最初定位于家谱查询目的的基因测试网站,他们此前就宣布将与F.B.I秘密合作,直接将自身定位为追捕犯罪凶手的手段。

这让人细思极恐,只要愿意,政府与相关公司能够相当轻易地获取到我们的DNA信息,在不告知本人的情况下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从公司同事残留在水杯上的口水中,探查出他们的身世秘密,虽然听起来很荒谬,但已经有公司正在收集公寓大楼的狗粪,以查明是哪些主人没有清理他们家狗狗的排泄物。除了法律之外,个人几乎没有办法保护他们的基因数据。

即使从未进行过DNA测试,但是在这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之下,只需要一滴唾液就能识别出包括本人在内的三代表兄弟的DNA数据。在2014年,欧盟法院裁定,普通公民的个人隐私拥有“被遗忘权”,这是在信息爆炸时代对个人隐私的有力强调。DNA鉴定技术发展以过快的速度发展抛弃了相关法律的限制,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项技术就能被任何公司滥用,相信在未来,相应的“DNA被遗忘权”也会逐步建立起来。

UUID: 1eaefaac-5120-4d77-9dc8-d3c625249ca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09-23_33年悬案凶手被捕!DNA精准匹配应该被推广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