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常去超市或商场,会发现很多商品和衣服的价格经常是9,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左位数字假说。当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时,人们会从左至右逐位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例如,给定8.9元和7.5元这一组价格以及9.3元和7.9元这一组价格,大多数人会感觉第二组中两个价差更大,但实际上两组价格中的价差都是1.4元。为何存在这样的感觉呢?
原来,消费者对价格进行从左至右的逐位比较——第一组价格最左端数字的差为1(即8-7=1),而第二组价格最左端数字的差为2(即9-7=2)。左边数字假说表明,只要价格最左端的数字发生变化小,即使末尾数字从0变成9,人们感觉到的价格变化也是偏小的。第二,数字截断假说。由于记忆容量有限,人们很难完全准确地认知位数较多的数字,进而会对这些数字进行截断处理。
衣服的价格为299,但常被人们截断处理为“二百多”。虽然299与301元仅相差2元,但若人们将后者截断处理为“三百多”,则会无意识地夸大两组价格的差异,感觉299元要比301元便宜得多,结果购买意愿显著增加。第三,精确数字假说。若一个数字的尾数不为0,则该数字被称为精确数。用精确数定价会让消费者对商家产生信任感,认为商品经过了准确的成本核算,其价格比较“靠谱”。
精确数字假说表明,商家将一件衣服的价格由300元调整为299元,不但可以因消费者的信任感增加而扩大销量,还会减少讨价还价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