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虫争粮的250天

作者: 麦麦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9-09-18

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首次在我国被发现后,迅速扩散至全国25个省份,对多种作物造成严重影响。经过八个月的防控工作,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主产区的威胁已全面解除。防控工作包括化学农药的使用、综合防控策略的实施以及基因组信息的测序,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幼虫能取食350多种植物。今年1月11日,草地贪夜蛾首次在我国被发现,随后迅速从云南扩散,已经入侵全国25个省份,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对玉米、甘蔗、高粱、香蕉、水稻等多种作物造成影响。昨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目前,南方玉米已经收获,北方玉米灌浆成熟,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主产区的威胁已经全面解除。

“虫口夺粮”首战告捷,背后是农户、专业植保人士和政府部门八个月的艰辛鏖战。王叔家在云南省文山市丘北县,他在村子里种了四亩多的玉米。今年四月,玉米刚栽下不久,田里就来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虫子。这种“金虫”,就是臭名昭著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要迁飞性农业害虫,草原贪夜蛾有着极强的破坏性。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在草地贪夜蛾肆虐的地区,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以造成绝收。丘北县植保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果壳,为了对付这种素未谋面的虫子,他们一早就在田地里放置了用于监测的测报灯,后来又通过人工在田地里进行排查。今年4月,他们在丘北县的平寨乡第一次发现了草地贪夜蛾;仅仅3个月后,丘北县约40万亩的玉米田里,就已经有20多亩出现了虫害。

面对来势汹汹的草地贪夜蛾,王叔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能接触到的“懂行的人”,就是镇上的农药店。店里推荐的几种药效果还不错,打药几个小时后,就能看到虫子出现中毒的症状。但问题在于,这种虫子喜欢钻蛀,药剂很难接触到在玉米内部的虫子,所以田间杀灭率并不高。况且,不仅大龄幼虫会在附近的玉米植株上迁移,成虫也会迁飞产卵,所以即使玉米田里刚刚杀过虫,不久又会有新的虫子飞过来,防不胜防。

目前,对付草地贪夜蛾,化学农药“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不用不行”。华南农业大学的徐汉虹教授用“防洪抗灾”来比喻当下的防虫任务——最紧要的是应急,要快速地扑灭虫子,尽量不让它们定居下来。与时间赛跑,化学防控是“最有效、最现实的方法”。不过,农药种类那么多,该用哪种、该怎么用,这些都还需要细化。

更别论一旦用药不当,还可能会误杀其他昆虫,污染环境。徐教授团队的章婉贤告诉果壳,对付草地贪夜蛾,当下要先快速扑杀,将害虫数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之后更加理想的防治方式则是“综合防控”。综合防控包括多个层面。除了合理使用农药之外,还包括通过灯光、食物、性诱剂等途径进行诱捕,从而监测害虫的数量变化;通过轮换种植、间隔种植等,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害虫的天敌种类;以及通过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等等。

今年6月,深圳华大基因测出了草地贪夜蛾的基因组信息——这相当于他们往常半年的工作量;不过这一次,加班加点、通力合作,他们仅仅25天就完成了这项任务。华大基因的项目负责人刘欢告诉果壳,这是目前世界上信息最完整的草地贪夜蛾基因组,可以作为信息最全的“参考基因组”。通过此次测序,研究人员发现,草地贪夜蛾的基因中,有两个基因家族严重扩张。

这两个家族分别与抗药性和排毒能力有关,这或许也从基因层面揭示,为什么这种虫子难以防治。

防控工作首战告捷,但这场“虫口夺粮”的战役还在继续。草地贪夜蛾将在我国南方越冬定殖,可能也仍将从境外入侵,继续在迁飞、产卵、孵化之间完成它们的世代交替;实验室仍在寻找寄生蜂的替代寄主,试验田里仍在优化易于推广的施药方法,而赵德柱也已经出国采集更多的样本。

UUID: 21e959ce-3a00-4fc3-9279-67415eb306c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09-18_与虫争粮的250天.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