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国香港的街头,如果你运气好的话,会遇到一种嗓门很大又叫得贼难听的白鸟从头顶飞过,当它们落下时,你会发现这些家伙头顶上还有高耸的黄色羽冠,展开时像黄色的小折扇。它们就是香港著名的“都市传奇”:在高楼大厦间自由飞翔的小葵花凤头鹦鹉(Cacatua sulphurea)。
小葵花凤头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的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生活习性也类似,但与体长可达55厘米的葵花凤头鹦鹉相比,小葵花凤头鹦鹉的体长还不到35厘米,小了一大圈。它也是凤头鹦鹉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葵花凤头鹦鹉的大本营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小葵花凤头鹦鹉则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松巴岛、弗洛雷斯岛、科莫多岛等岛屿以及东帝汶等地。
鹦鹉羽色鲜艳,性格活泼,能学舌,它们的高智商使其行为复杂而有趣,因此自古以来,鹦鹉就被人捕捉饲养作为宠物。但随着人们对宠物鹦鹉的需求越来越多,很多种鹦鹉被无节制的宠物贸易和栖息地丧失联手逼到了几乎灭绝的地步。根据IUCN的评估,全球现有的398种鹦鹉中,有111种的生存正受到威胁,时至今日鹦鹉仍然是鸟类活体贸易中最大的大头,它们几乎占据了《华盛顿公约》(CITES)列出的所有鸟类活体贸易的90%。
小葵花凤头鹦鹉原本是印尼当地相当常见的鹦鹉,但由于宠物市场的需求庞大而被大量捕捉出口。据统计,在1980~1992年间印尼出口的小葵花凤头鹦鹉超过10万只,在捕捉和运输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鹦鹉受伤或死亡。松巴岛的橘冠凤头鹦鹉种群仅在1986~1989年这三年间就减少了80%,直到当地政府于1992年颁布禁令,禁止出口橘冠凤头鹦鹉后,情况才稍有好转。
2012年的调查显示,当时整个松巴岛仅剩563只橘冠凤头鹦鹉。
根据IUCN的统计,如今印尼各个岛屿所有亚种的小葵花凤头鹦鹉成熟个体加起来,也只有1000~2499只,全球野生小葵花凤头鹦鹉的数量可能只有2000只左右。虽然小葵花凤头鹦鹉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其国际贸易受到严格控制,然而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非法捕捉的双重影响,小葵花凤头鹦鹉的野生种群仍在急剧下降。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中国香港的小葵花凤头鹦鹉约有200余只,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但考虑到全球野生小葵花凤头鹦鹉仅剩约2000只,已经是全球野生种群的十分之一了。更何况与印尼原产地不断下降的情况比起来,中国的小葵花凤头鹦鹉种群比较稳定,更是难能可贵。然而,这些鸟儿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呢?不是鹦鹉们自己飞来的,它们在中国定居仍是拜人类所赐。
像小葵花鹦鹉这样,动物逃出囚笼之后在他乡繁衍生息的案例,在其他地区也在发生。例如黄头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它原产于墨西哥及中美洲北部,全球野生种群少于7000只,在IUCN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濒危(EN)物种。而在大西洋的对岸,有一小群黄头亚马逊鹦鹉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市安家落户,它们以树木的嫩芽和果实为食,夜间就睡在行道树上,树下就是车水马龙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