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地球”大气中发现大量水汽系外行星K2-18 b距离地球110光年,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其质量是地球的8倍,大小是地球的2倍。目前,科学家尚不能确定,这是一颗有延伸大气的岩石行星,还是内部有大量水的冰质行星。在一项发表于《自然·天文学》的最新研究中,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获得的光谱数据对K2-18 b展开了分析,在其大气中发现了水汽存在的确凿证据。
虽然尚无法确定大气的具体构成,但模拟显示,K2-18 b上多达50%的大气可能全部由水组成。研究认为,K2-18 b将成为后续观测的绝佳目标,帮助人类理解宜居带行星的组成和气候。
多款抗癌药实际靶标与预期不符最新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的研究表明,临床试验中的多种癌症候选药物不是通过与预期的分子靶点相互作用,而是通过脱靶效应杀死肿瘤细胞的。
研究分析了10种目前在进行临床测试的抗癌药,与预期相反,在新研究中这些药物实际上并没有通过抑制其靶蛋白来杀死癌细胞:将它们既定的靶蛋白沉默后,这些药物仍能杀死癌细胞。例如,候选药物OTS964原本被认为是靶向PI3K酶,但其真正靶标是另一种名为CDK11的酶。研究认为在临床前试验中需要采用更严格的遗传筛选方法,来验证候选药物是否符合预期理论。
银河系中心最大射电气泡被发现
天文学家通过南非射电天文观测台(SARAO)的MeerKAT射电望远镜阵列,观察到了银河系中心存在一对呈沙漏状、高度达数百光年的射电气泡。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距地球25000光年处有大量高度有序的磁化射电细丝。如今科学家认为,造就射电气泡的能量事件也加速了磁化细丝的电子,产生了射电辐射。
由于这两个气泡的大小和形态几乎相同,他们推断其很可能是数百万年前超大质量黑洞引起的能量爆发,短时间向相反方向穿透星际介质产生的。这项研究发表于《自然》期刊。
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治疗艾滋病在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最新研究中,北京大学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报道了利用CRISPR来治疗艾滋病的案例,这是基因编辑工具首次被用于艾滋病的临床治疗。
这位艾滋病患者同时患有白血病,因此需要骨髓移植。研究团队利用CRISPR编辑了捐献者骨髓干细胞中的DNA,将CCR5基因敲除。CCR5指导合成一种位于部分免疫细胞表面的蛋白,而这种蛋白成为HIV进入细胞的“港口”。接受治疗19个月后,患者没有出现副作用,因此证明了该疗法的安全性;但该疗法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有效性,即消灭体内的HIV。
费米实验室打破加速器磁铁磁场强度世界纪录
近日,美国能源部费米实验室宣布,在-268.65℃的环境中,他们让加速器磁铁的磁场强度达到14.1特斯拉,打破了此前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同样温度下创造的纪录。要建造下一代环形对撞机、将粒子加速到足够高的能量,加速器磁铁的磁场强度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新型铌-锡线圈,使其在超低温环境中变成超导体,并能在工作时不发生形变与破损。
研究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将磁铁的磁场强度进一步提升至17特斯拉。
CAR-T疗法可用于治疗心脏病CAR-T疗法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新兴疗法。最新发表在《自然》的文章指出,CAR-T疗法也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过度心肌纤维化能引发多种类型的心脏病,研究者通过改造T细胞,让其能够靶向攻击活化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并确定了靶蛋白为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
在小鼠模型中,经过一个月的CAR-T治疗,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下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也得到了改善。研究者指出,接下来需要确认FAP是否是治疗的最佳靶向,并且将治疗风险降到最低。
随阳光变色的智能皮肤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纳米》的文章研究出了一种智能皮肤,能够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热量和光线变化颜色。
变色龙皮肤颜色的改变依赖一种称为光子晶体的结构,光从这些微观表面反射,并与其他反射光干涉时会产生颜色。研究人员模仿变色龙皮肤细胞中光子晶体阵列的分布,将光子晶体嵌入水凝胶等柔性材料中。该材料在加热、受到自然光照射时都会变色,而尺寸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材料变形。研究人员称,这种新材料可应用于伪装、发信号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