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社会”的猫?看发型就知道

作者: 卢平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9-09-09

本文探讨了狮子在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它们作为猫科动物中的“社会人儿”的独特社会结构和行为特征。狮子不仅是古代文明中的强大象征,也是现代非洲草原上的顶级捕食者,其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合作捕猎行为使其在猫科动物中独树一帜。

如果要票选和人类关系最为紧密的猫科动物,这个荣誉大概非家猫莫属。不过,在人类文明史中,另有一种猫不得不提——它被描画于旧石器时代的西欧岩洞中,雕刻在亚述人的帝王宫殿里;它坐卧于埃及古王国的大金字塔旁,行走于新巴比伦宏伟的城门上,也拱卫着希腊迈锡尼的厚重石墙——它就是狮,最强大的大猫之一,猫科中的“社会人儿”。现代智人和狮子的交集肯定早于任何流传至今的文明痕迹。

在距今两万年前的末次冰期高峰时,地球上分布着至少三种狮: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方和北美阿拉斯加地区的穴狮(Panthera spelaea),被冰川阻隔在北美南方的穴狮后裔美洲拟狮(P. atrox),以及生活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现代狮。法国拉斯科洞穴(Lascaux)和肖维洞穴(Chauvet Cave)的壁画中,描绘的就是旧石器时代生活在欧洲的那些体型巨大、没有鬃毛的穴狮。

在此之后,智人经历了农业革命,完成了从狩猎采集者到农民的生活方式转换。定居的农业生活逐渐催生出城市和政权,人类踏入了有记录的文明史时期。自此,狮子的形象就似乎总是与“统治者”和“守卫”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人类古文明对雄狮形象的青睐,一方面自然是因为狮子是这些人类疆域内最为强大有力的猛兽。论体型,狮的体长可达两米,体重二百千克,仅仅略逊于虎,势大力沉,是当之无愧的顶级捕食者。另一方面,我想也是因为狮是猫科中独一无二的“社会人儿”——绝大多数猫都是“孤独的猎手”,只有狮子几乎总是成群生活,有着复杂稳定的社会结构。在狮子的社会中,雄狮常常扮演的就是“统治”和“守卫”的角色。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狮群社会形态,无疑是来自非洲狮。非洲狮所适应的生境主要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广袤的稀树草原,典型的例子是塞伦盖提草原。在这里,长满高草、点缀着树木的开阔地带养育了众多的食草动物,为狮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经过了数万年的适应性演化,草原上你追我赶的“军备竞赛”决定了猎物和狮子都精打细算,把自身的能量和肌肉潜能挖掘到了极致:狮子既要跑得够快能追上猎物,又得考虑追上后吃到嘴的这一口肉,能不能弥补剧烈活动的能量损耗。

非洲稀树草原上的一个典型狮群中,稳定的核心由4~6头雌狮组成,除此之外还有她们各自的未成年后代。和我们熟知的《狮子王》情节不同的是,狮群的“头领”往往不是一头雄狮——最常见的是两头,甚至更多。这些雄狮说是“头领”,不如说是暂住的“保镖”。

雄狮的另一个日常当然就是和雌狮们谈情说爱、制造后代。一个狮群中的雌性往往有着同步的生育周期,方便一起带娃。一个成功的生育周期大约是两到三年:长到三岁的青年雄狮会被父亲赶出家门,而绝大多数刚成年的雌狮则会留在狮群当中。

不过,古埃及、亚述、巴比伦人所见到的想必不是塞伦盖提的狮子,而狮群的群体大小和社会结构在不同地区可能也并不相同。在肯尼亚的察沃河(Tsavo River)地区,狮群中通常只有一只雄狮。有趣的是,包括1898年出现的两头“察沃食人狮”在内,这个地区的雄狮都只有稀少的鬃毛甚至干脆没有鬃毛。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在印度吉尔(Gir)地区硕果仅存的亚洲狮种群。亚洲狮的社会结构也挺特殊:雌狮群体非常小,往往只有两头;雄狮联盟不会一直守卫雌狮,而是“广撒网”,尽可能占据更大的地盘,把更多雌狮囊括在内,然后只在雌狮发情时前来交配。

从罗马美第奇别墅的“雄狮门厅”到遍布中国的守门石狮,狮的形象很早就传遍了旧大陆。今天,狮子早已从当年“守卫”人类古文明的近东、北非地区消失,退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许,终于轮到我们人类反过来保护非洲荒野,“守卫”这种独树一帜的大猫了吧。

UUID: 6453446b-7f7c-4ba2-8b89-d31156b4c5d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9-09_谁是最“社会”的猫?看发型就知道.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