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闽台粤的花砖,是怎么造出来的?

作者: CastAI

来源: 有趣的制造

发布日期: 2019-09-09

本文详细介绍了曾经风靡闽台粤的花砖的制造过程,包括干造作图和湿造作图两种方式,以及花砖的历史背景和制作细节。

如果是家住福建、台湾、广东、浙江这一片沿海的小可爱,可能家里的地上或墙上有类似下图这样的花砖。那些几何图案和花纹,是怎么被勾勒得泾渭分明的呢?过去沿海人下南洋,去当时的欧洲列强殖民下的东南亚诸国讨生活,等到能衣锦还乡后,就会在家乡兴建西式的小洋楼,自然少不了洋楼地面铺设这些非常西方审美趣味的花砖,这不仅是彰显财力,也有对南洋辛酸往事的忆苦思甜。

之后这种舶来品花砖慢慢的成为了一种象征和习俗,就在沿海一带盛行开来了。小时候在老家那边看拆迁,总能看到这些花砖残片,真没想到还藏着这段老人们都快忘记了的打拼史......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对于“表面上釉彩后烧制成型的瓷砖”算不算正宗花砖,有不一样的说法,我还是觉得在“有趣的制造”,主要是大家来一起了解制造过程的,就不纠结到底认哪种方式最正宗了。

今天一起来看花砖有趣的制造过程吧~我按照上彩方式的区分来介绍,就土土的叫做“干造作图”和“湿造作图”吧!像下图这种老柜门上贴的很中式的孔雀图花砖,有五颜六色交错杂糅在有限的空间里,是只能用表面上彩的方式进行细致的手绘。这种传统的手作花砖方式起源于欧洲,我找的也是西班牙的老手作店视频,因为是纯手作+人工彩绘,一个小厂一年也就只做个几千片的产量。

制作前的黏土要经过机器的反复挤压,才能把其中的气泡排除掉,防止出现烧窑时的陶瓷器爆裂。之后是大力摔打,再进一步去除掉残余气泡。之后就是把黏土塞满整个模具,再用一条方棍抹平。在表面上彩前,需要先把软趴趴的黏土砖送进控温窑逐渐加热烧制上 36 个小时。出窑的瓷砖已经是瓷实的整块儿了,敲打能听到近似的“金石声”,就是后期不会开裂的合格品了。

预烧制好的砖头,表面均匀分布着极细微的孔洞们,也正因此才方便浇上此时还是液态的釉料。等再过一道烧制,这些釉料就会变成陶瓷器表面的那薄薄一层玻璃质,看起来剔透,摸起来光滑。表面上彩,要先画上有序的几何图形,用的方法在我们小时候应该都玩儿过......在一张透明卡纸上画出几何形状来,然后沿着线条戳出一个个的小孔,把它作为模板。填色游戏时间到~用的颜料是金属氧化物,比如下图的蓝色就是由于氧化钴的存在。

做好“表面上彩”的花砖还要再进一次窑炉进行烧制,色和釉才能彻底跟砖融为一体。这就是出炉后的花砖啦~是不是和自家厨房、卫生间里的墙面非常相似......一片看不出几何美,但一整面墙瞬间就有了高级的审美趣味!花纹线条对得整整齐齐,简直是强迫症的福音!这种“表面上彩”的手艺活儿,不仅可以用在平面砖上,也适合在立体浮雕上直接彩绘后再烧制。

接着介绍湿造法,这种方式造出的花砖,从材料上来说并不算瓷砖,而是水泥砖。特点是“不用陶土、不施釉料、无需烧窑”,只用很高的压力就可以压制成砖,这样的花砖是分三层的:表面色料层、中间致密层和底部承压结构层,制作上则是反着来的“先做表面再做底”。模具表面要经过仔细的清扫和打蜡,便于做出光滑表面和后续分离。先合上周边模具,再放进花案模具。

看浇进去的水泥色浆颜色不同,大家也知道这就是在做图案了~撒上中间层的基料,进一步吸收水泥色浆。填上底部承压层的基料,抹一抹,有种跟着手法 rap 起来的冲动。一块把不同颜色泾渭分明的花砖,就这么用湿法初步制成了。后续还要经过晾晒、干燥、浸水,再经过打磨、清洗、晾干,最后还有打蜡环节,这才算是完成一块湿法制花砖。

像刚才的金属模具能保证每一块花砖出的图案都保持一致,其实还有更自由的图案制法......比如先在模具底上凃五块圆圆的深色水泥色浆,周围再覆盖上白色的水泥色浆。之后是同样的上基料和压制流程,这种自由发挥灵感的花砖图案,给你翻开来看下,就是这么的随性啦......

UUID: edd8baad-9cc9-4afb-9070-f6285962966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09-09_曾经风靡闽台粤的花砖,是怎么造出来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