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化鸡的历史与制作

作者: 信浮沉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9-09-06

本文讲述了叫化鸡的历史起源、各地的传说以及其制作方法的演变。从原始的泥包火烤到现代的锡纸烤箱烤制,叫化鸡的制作方法不断升级,口感和味道也得到了提升。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乞丐,饿了好几天都没搞到吃的。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了,就去偷了一只鸡。偷来之后,他既怕鸡被人发现,又怕烹鸡的香味引人怀疑,于是就用泥巴把鸡给包了起来,然后拿火烤。烤熟之后敲掉泥壳,鸡身上的毛刚好也被粘掉了。这就是著名的叫化鸡。我们这周的古菜,叫做“荷叶包鸡”,它其实是个高级版的叫化鸡。

叫化鸡的故事有几成可信度呢?怕是一成也没有。但这个可怜的“叫化”却被全国争抢——浙江、江苏、云南、山东……各地均宣称这个故事就是本地发生,偷鸡的乞丐就是我们老乡,更有甚者直接宣称自己就是乞丐的子孙,或者又搬出乾隆来,说乾隆吃了叫花子做的鸡,赞不绝口。乾隆混得再惨,也不至于吃叫花子的鸡啊……电视剧剧情除外。

不难想象,这种泥包火烤的方法,在原始时期炊具不发达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出现的。

就像钻木取火、结草为绳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发明。比如,在《周礼》当中,记载着周代的八种美食,共称八珍。其中“炮豚”就是用泥糊住乳猪烤制的。当然,这是烤猪,烤鸡呢?也相当早。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一条地地道道的叫化鸡——“以酱灌黄雌鸡,令自死。以菅裹,涂上,炮之,涂干,食鸡。”其中“涂上”可能为错字,大概是涂之或者涂土之类,不影响理解。

在马王堆之后,叫化鸡走上了一条不断自我升级的道路。到明清之际,叫化鸡形成了一种“三层规范”,这是叫化鸡保持了较长时间的一个做法——最里面当然是鸡,而且是拔毛开膛去内脏并腌过的鸡;鸡的外面要包一层荷叶,一来防止鸡肉沾泥,二来是借荷叶的清香;最外层才是泥。泥也有讲究,普通的黄土泥不行,得用酒坛的封泥。

我们今天做这个菜,其实有更简单、更美味的办法,就是用锡纸来代替泥壳,用烤箱来代替柴火——烤箱给热均匀,不用担心不熟。锡纸包裹又不是完全密封,油都可以流出去,肉的口感就不会是软趴趴油汪汪的一大坨,控制好火候还能把皮烤的脆脆的。

原料:雏鸡一只,鲜香菇50克,火腿20克,笋50克,五花肉50克,黄酒10ml,盐10克,糖5克,鲜油豆皮一张,鲜荷叶一张,锡纸一张。步骤:1.雏鸡去除内脏后,洗净切块备用。

2.五花肉切片后与鸡块混在一起,加盐、糖和黄酒拌匀备用。3.香菇、火腿、笋均切小块备用。4.将鸡块、五花肉和香菇、笋混合后,用油豆皮包裹起来。5.将油豆皮包再用荷叶包裹起来,再用锡纸包裹起来。6.烤箱上下火220摄氏度,预热10分钟后,放入锡纸包,烤40分钟。7.取出后,去掉锡纸、荷叶,撕油豆皮即可。

UUID: 1154274a-b6d1-4975-8ae6-110aa7ad4dc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9-06_如果它是药,那我愿意得痔疮(不是).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