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讲防晒霜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但一个懒字——懒得涂、懒得补、懒得卸——也就抵消了防晒效果。美国的晒伤患病率很高(37.1%的成年人和55.8%的青少年),生活习惯不一样,我们勤劳的东亚人挚爱加班怎么会晒伤?不过太阳太大的时候,还是得注意一些,毕竟地球环境日渐恶劣,除了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皮肤也很重要,今天我还是说说晒斑、晒黑和晒伤吧!
紫外线暴露后,会有一些异常的皮肤反应(紫外线过敏),包括:多形性日光疹、光化性痒疹、种豆样水疱病、慢性光化性皮炎、日光性荨麻疹等,这些都需要尽快就诊。我这里主要讲讲皮肤对紫外线的正常反应。
急性、亚急性反应
短期紫外线辐射会对皮肤产生肉眼可见的改变,具体包括日光性红斑和晒黑。日光性红斑主要是指皮肤免疫系统被紫外线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后出现的皮肤症状。过量照射还可导致水肿和水疱,以及持续数天的瘙痒和脱屑。其中UVB引起的日光性红斑在照射后6~24h内达到高峰,而高剂量的UVA照射可导致即刻红斑,并在6~24h后出现明显的迟发性红斑。
晒黑也分为即刻和迟发。即刻色沉由黑素改变和再分布引起,主要是UVA导致的。迟发性晒黑发生于UVB照射后,在照射后第3天达到高峰,包括黑素细胞数量增多、树枝状分支增加、黑素合成增加以及到达角质形成细胞的黑素颗粒增加。不过迟发性的晒黑可以在后续对皮肤提供保护,降低晒斑发生的几率。
紫外线还可以导致皮肤表皮增生,持续一个月左右,增生的表皮和角质层可以防护后续的晒伤。说白了很多你不喜欢的晒后皮肤改变,都是身体的自我防御措施,但那又怎样呢,你们还是不喜欢。
UVA和UVB都可以晒伤和晒黑,所以选择广谱的防晒剂比较好。3个要点:广谱+SPF值30以上;足量;2小时左右补涂。
慢性反应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光老化和光致癌。光老化主要是弹性组织变性(跟正常皱纹不太一样,主要表现大家可以参考北京膀爷和上海爷叔脖子后面那些菱形纹理和皮革样外观)、日光性雀斑样痣(这个可能是大家俗称的“晒斑”,但晒斑在医学上是指的红斑而不是色斑)、雀斑(组织学上主要是基底层黑素增加,但没有雀斑样痣的表皮突延长)。
因为色斑实在很复杂,建议大家及时就诊,明确自己的色斑类型,而不是自己乱涂祛斑产品。如果自觉日光加重了色斑,防晒是必须的。祛斑产品非要用的话需要点涂,全脸涂抹会整体降低肤色,色斑的对比度还在那里,反而显得脸更花。
光致癌
人体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以及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上述部位。另外,紫外线会诱导黑色素瘤的发生,虽然我们不是高发人种,但是黑色素瘤素有“癌症王中王”之称,恶性程度高,还是需要重视。
已经有多项报道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接受慢性累积性日光照射对于黑色素瘤发病的影响,较成人更为严重,如果孩子不注重防晒会增加成年后的癌变概率。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原有痣快速增大、隆起,形状或颜色发生改变,或者局部皮肤红色硬结出现溃疡、脓性分泌物、臭味等。
除了防晒霜,还能做什么
1. 说了千百次:光防护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包括打伞、戴帽子和涂防晒霜。实际上这点中国女性做的很不错,有时即使在人潮汹涌的上下班时间也不考虑他人感受,伞撑的大得很。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太阳光最强,不过一般上下班也就错过了。
2. 一旦紫外线照射过度,首先是对症治疗,补充水分可以喝一点运动饮料和果汁,在晒伤区冷敷或洗个凉水澡。
3. 尽快用一些润肤乳,选择宣称不致敏的产品或成分尽量简单的。我仍旧不建议涂摸芦荟、牛奶、蛋清等农副产品,没有防腐技术滋生细菌多臭啊,肤感也不好。
4. 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根据需要使用,更严重的按烧伤处理,即刻就诊。
5. 角质层会帮助你抵抗晒伤,夏天不要过度去角质、使用洁面仪。实际上什么时候也不要过度干扰皮肤屏障功能,偶尔刷点酸就可以很通透柔嫩了。
6. 肤色较深的人光老化出现较迟且不明显,简单说就是黑一点不显老,夏天在防晒没做到位的时候,不要急着过度美白、祛斑,等到秋冬天也不迟,夏天晒黑其实就是你的皮肤在帮助你抗衰老。
7. 光过敏和晒伤不一样。光过敏主要是对紫外线过敏,LED等不含紫外线的光源基本没有致敏性。紫外线过敏和其他过敏一样,正常人能耐受的紫外线强度,光过敏的人就可以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过敏的表现。需要及时去医院皮肤科就诊,轻微的一般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8. 紫外线暴露前,吃一些像番茄等富含茄红素的食物有助于减轻晒后的红斑(炎症)。
9. 亚洲女性对白色皮肤有很深的迷思,不过记得防晒主要目的是抗衰老,而不是显白,可能这个夏天你会稍微活得洒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