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蟾蜍致幻的你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不,你没有

作者: 红色皇后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9-08-27

本文探讨了关于海蟾蜍毒素的传说,分析了蟾蜍毒素的成分及其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特别是蟾毒色胺和5-MeO-DMT两种毒素的致幻效果。文章强调了蟾蜍毒素的危险性,提醒读者远离毒品。

在澳洲的铲屎官之间,一个传说搞得人心惶惶:狗学会了吸毒。狗子遇到陌生的东西,第一反应往往是舔或者咬。但在澳洲,它们会遇到一些绝对不该舔的东西:剧毒的大癞蛤蟆。这种蟾蜍名叫海蟾蜍,也叫蔗蟾,原产美洲,人们为了控制害虫把它引进澳洲,最终成了危害很大的入侵物种。传说提到,海蟾蜍毒素具有致幻效果,像LSD一样,狗会对此上瘾,一舔再舔,不能自拔。

实际上,早在澳洲的狗子邂逅蟾蜍之前,人们就已经被蟾蜍的魔力所征服。在中南美洲的古文明中,蟾蜍毒素与当地的一些仪式、巫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几乎全世界的巫术和仪式活动里,都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改变人类的清醒认知。借助某些手段,使人进入非醒非睡的恍惚状态。人们想象在这种状态里,人可以与鬼神沟通,例如中国人熟悉的“跳大神”。自然界里存在许多会影响人类大脑活动的天然药物,人类常常利用它们来产生恍惚的幻觉。

说到这里,答案好像呼之欲出了——蟾蜍是迷幻药,会影响人的大脑,所以人们在仪式里使用它。在现代社会里,蟾蜍也常常与毒品联系起来。有些宗教狂热者主张使用致幻剂来产生“与神沟通”的幻觉,蟾蜍毒液就在此列。1989年,美国缉毒局的罗伯特·萨格表示,在法律上,蟾蜍毒素应该像LSD一样被归为毒品类。蟾蜍毒素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吗?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关“蟾蜍”和“毒素”的一些知识。

蟾蜍科的已知成员有几百种,毒液是它们抵御捕食者的武器。蟾蜍产生毒素的主要部位称为耳后腺。耳后腺可能位于背上、肩上或脖子上,它分泌的毒液成分相当复杂,因物种而异。蟾蜍毒液里被人们怀疑为致幻剂的毒素有两种,一种是蟾毒色胺,另一种是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必须要说的是,有些种类的蟾蜍比如海蟾蜍,毒性很大,服用它的毒液是极其危险的。蟾毒色胺是一种很常见的毒素,许多种蟾蜍的毒液里都有它。

它属于色胺类物质,这类物质包括一些具有致幻效果的毒品。对蟾毒色胺开展研究,结果往往就是这样,有人说有幻觉,有人说没幻觉,互相矛盾。不过我们至少知道一件事:不管是狗还是人,直接吃蟾毒色胺都不会有幻觉,因为口腔黏膜会阻碍它的吸收,而且消化道里的酶会破坏色胺类的成分,所以口服蟾毒色胺不会致幻。用别的办法摄入蟾毒色胺,效果也很不稳定。致幻剂要进到大脑中去才能发挥它的“神通”。

然而在人的血管系统和大脑之间,有三层结构把两者隔开,这些结构组合成了血脑屏障——蟾毒色胺分子的结构,并不适合透过血脑屏障。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蟾蜍毒液的另一种成分,5-MeO-DMT,它也是色胺类物质。与蟾毒色胺不同,它是真正的强效致幻剂,现在还有人把它当毒品使用。只有一种蟾蜍会产生5-MeO-DMT——科罗拉多河蟾,生活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

科罗拉多河蟾不光有耳后腺,四肢上也有毒腺,毒腺去除水分后,5-MeO-DMT的含量能达到15%。科罗拉多河蟾的毒液毒性相当强,曾有狗咬了它之后,30分钟就中毒身亡。和蟾毒色胺一样,口服5-MeO-DMT无致幻作用。本文提到的使用5-MeO-DMT的案例,都是通过鼻黏膜来吸收的。

有趣的是,美洲的古文明在仪式和巫术里,会通过一种特别的方法摄入致幻剂——灌肠,如果吃下迷幻药没有效果的话,这倒可能是一条走得通的路。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毒品危害身心健康,请远离毒品。

UUID: 0eec5bae-59f2-4ab6-bdce-7b383bb2faa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8-27_听说蟾蜍致幻的你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不,你没有.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