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智库“数据创新中心”发布了一份超过100页的报告,分析了AI在中国、美国和欧盟发展的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报告认为,在这波AI竞赛中,落后的一方将蒙受经济、国家安全、影响力方面的损失。报告也强调,除了竞争,AI的很多成果,比如公开发表的论文,涉及到公共健康、环境和教育的,原则上可以普惠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人们,而就AI本身的发展应用,国家间的合作也必不可少。
报告选取了人才、研究、开发、应用、数据、硬件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总体上符合一般业内的认知——尽管中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但美国依然在A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欧盟则进一步落后;未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排名可能会有变化。不过,如果考虑到人均,美国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中国则掉到了第三。
具体来说,美国的优势表现在:AI初创企业最多,得到的投资也最多;在芯片方面全面领先,优势明显;AI方面的论文数量比欧盟和中国少,但平均质量要高。此外,美国依然吸引了全球大量的AI人才,且精英更多。比较而言,中国优势的表现在数据和商业化应用方面,高质量的人才和研究方面依然欠缺,初创企业得到的资金有所减少,在芯片领域尽管有所追赶,但差距依然明显。
而欧盟,尽管其论文最多,人才也不少,但在商业落地和资金方面却很不相称。
报告用了AI研究者数量、顶尖AI研究者数量,AI顶级会议的参会者数量等指标来评估人才领域的竞争。从这张图看,中国在AI人才方面全面落后于美国和欧盟,不管是在绝对数量还是质量上。报告也引用了另外一些指标,佐证了这一结论。比如,2018年7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全球拥有顶尖AI人才最多的前20所大学,中国只有清华,排在第15名。
为了衡量研究的质量,报告采用了FWCI这一指标。该报告发现,2016年,美国的FWCI是1.83,欧盟是1.20,中国是0.94,也就是说,美国研究者被引用的次数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83%,中国作者的被引数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从2013至2017年,出版最多AI论文前5所机构的FWCI值——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微软、IBM和斯坦福大学)达到了4.0,比欧盟的1.9以及中国的1.4要高很多。
要想让AI发挥其潜力,造福社会,AI就必须从学界走向工业界,进行技术的应用开发和商业化落地。从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来看,2017至2018年,美国以约169亿美元领先,中国是135亿美元,欧盟才只有28亿美元。AI领域的收购反映了市场的活跃度,一些大公司也通过收购加强其市场地位。从2000年1月至2019年的5月,美国完成了526笔收购,欧盟139笔,中国更少,为9笔。
这一波以深度学习为主的AI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尤其是高质量的标注的数据。总的来说,中国在数据方面是领先的。比如2018年,中国大约45%的人使用手机支付,美国是20%,英国是13%,德国是8%。中国的物联网数据量也遥遥领先。
某种程度上,图形处理器、AI芯片这样用来加速AI计算的硬件决定了企业在AI领域的竞争力。2018年,美国禁止企业向中兴提供零部件,使得中兴瞬间处于倒闭边缘。最近,美国还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加入禁运名单。虽然中国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但并非短时期可以赶上美国。
纵观整个报告,毫无疑问,美国在AI方面依然强劲,但中国正逐渐追赶上来,欧盟却进一步落后,尤其是在研究成果转化成商业应用方面。欧盟缺少像中美这样的大型公司,其过于严苛的数据监管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可能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