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生探索家”到“小小科学家”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发布日期: 2019-08-24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小小牛顿幼儿馆STEAM系列》将儿童的好奇心和提问转化为科学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旨在培养孩子成为“小小科学家”。

本文由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科学图书馆

“为什么我有肚脐,乌龟没有?”“水壶上的小洞有什么用?”“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在两三岁的娃儿学会了“这是小狗”“那是云”的简单认知后,家长很快就会发现,孩子开始了“为什么”和“然后呢”的疯狂提问。他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小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仿佛想知道万物运作的原因,洞悉事物背后隐藏的奥秘。“提问”正是探究科学知识的第一步。那么,该怎么将儿童爱发问的特质与科学教育紧密连结在一起呢?

从孩子的探索欲出发而善加引导,我们的“天生探索家”就会变成“小小科学家”,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编撰《小小牛顿幼儿馆STEAM系列》的初衷。小牛顿长年致力于推广科学教育,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原创儿童科普品牌。观察和探索也是需要“训练”的。我们都知道要让孩子观察,但其实观察也是需要“训练”的。

像“美丽自然”系列中的《我是小侦探》就是个很有趣的例子,其主题围绕着“观察生活周遭事物”,带领孩子从室内到户外,经由观察、探询、发现,引导孩子思考,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让他们对生活作息和自然环境的了解更深一层。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多多研究画面中的细节,比如:妈妈买了什么东西?洗手间的情形如何?由什么线索可以看出家中有几口人?

而小凤和弟弟吃早餐,妈妈在晾衣服的这个画面,也安排了许多故事情节中没有明确点出的内容,比如,妈妈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墙上的洒水壶和篮子里的玩具又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洒水壶吊起来可以沥干水分;玩具放进篮子里,下次要玩的时候,好找又不容易遗失……像这样的生活细节,家长或老师若是能常常和孩子们讨论,而不是一味教导,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好。

走到户外,需要观察和注意的焦点又有所不同。像是这幅画面是要呈现“风在吹”,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得知呢?我们希望孩子除了用眼睛观察,也能用身体来感受,所以在内容中特地由妈妈的口中说出。每一种小动物都有它们喜欢住、喜欢去的地方,了解了这些地方,就可以很快找到这些小动物啦。快来看看,它们到底是谁啊?

孩子在野外观察、采集花草时,也许不知道植物的名称,但若是借由“找出三五种不同的草,比较叶子、花、植株的外形”这样的活动,也能大大地增加孩子自然科学方面的经验呢!孩子从实际观察中提出问题,再去查阅书籍验证,对大自然的认知就会更清楚,也会觉得更有趣。

《小小牛顿幼儿馆STEAM系列》以解决孩子的疑问以及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依主题分为“趣味科学”“动物世界”“植物王国”“美丽自然”“身体手册”和“神奇机器”六个系列,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生活用语介绍科学概念,加入适合亲子同乐的小实验和动手做环节。每本书还附上一个科学视频,让孩子可以随着视频一步步地操作,强化动手做的实践精神。

孩子们从动手做陀螺、折纸飞机、捏黏土、制作吹泡泡工具等各式各样有趣的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就会更清楚,成长为“小小科学家”。

我们更精心设计出两位不同个性的主人翁——喜欢思考的小思和什么事情都要做做看的动动,由代表AI智能的机器人大智哥带领着他们上天入地,探索广大的科学世界。书中借由完整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插画,让孩子们在阅读绘本故事的同时,也能体验科学思考和动手操作的乐趣。

这套《小小牛顿幼儿馆STEAM系列》是我们专为学龄前儿童定制,在编撰时,就希望紧紧抓住那些从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科学线索,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又细致的插画,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住那份探索的乐趣。从实际观察、提出问题,到查阅书籍验证,并亲自动手实践,孩子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的认知就会更清楚,也会觉得更有趣,一步步成长为“小小科学家”!

UUID: b10db545-c196-422c-8cd5-320b6fc379b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把科学带回家公众号-pdf2txt/2019-2020/2019-08-24_从“天生探索家”到“小小科学家”I科学图书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