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又陌生的植物,苘麻当属其一。说熟悉是因为,这植物实在是太常见了,水沟边上,田埂之下,撂荒的山坡上到处都有苘麻出现。说陌生则是因为,每年都会被问到这种植物的名字,然而等到来年又会被问起——苘[qǐng]麻的名字太容易被忘记。更尴尬的是,看到这个名字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叫它“茼[tóng]麻”。嗨,看清楚了,人家的名字里明明是少一横的。
它还有一个异体字“莔”,我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应该都用过……
苘麻算得上是最有识别特征的杂草之一了。金黄色的花朵有着五片花瓣,以及单体雄蕊这些锦葵科植物的通用特征,再加上圆心形的互生叶片,苘麻并不难于认出来。不过它们最明显的特征还是在果子上,这些小果子就像一个个磨盘。有意思的是,苘麻还真有一个兄弟叫磨盘草,两者的区别只是在花梗和叶柄的相对长度,苘麻的花梗要比叶柄短,而磨盘草的花梗则是叶柄长度的两三倍。
当然不管是苘麻还是磨盘草,它们的“磨盘”并不像真正的石磨那样平滑,而是有棱有角,每一个分果爿[pán]都有一个小尖尖。正是这些尖尖的存在,给了人类创作空间。曾经在很多地方,沾上食用红色素的苘麻就成了特殊的“印章”,盖在做好了的点心糕饼之上,就是一个个醒目的小星星。
苘麻所在的苘麻属是个中等规模的家族,全属总共有约150种植物,能在中国境内看到的只有9种,而真正广泛分布的也就是苘麻了,它们已经在除了西藏之外的其他所有省区安家落户。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地方,苘麻并不是一种野草,而是人类栽培的经济作物。
苘麻虽然具有强大的纤维,但是这些纤维显然不太适合作为衣物材料,因为木质素含量比较高,影响了织物的柔软程度和纺织性能。所以,苘麻最多也就是当做编织草鞋的原料。不过苘麻纤维的抗磨性能和抗浸泡性能是极其优秀的,明清两代治理黄河的工程中就大量使用了苘麻。
近来,各种麻又开始以新兴材料的身份登上了服饰舞台——麻质的衣物更凉爽更透气,并且麻植物耐磨不易霉变,做夏天穿的衣物再合适不过了。这似乎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纺织材料?并非如此。麻其实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衣物材料,不过这里我们所说的麻并不是一种麻,而是对苎[zhù]麻、亚麻、大麻的通称,其中用于制作衣物历史最长的当属苎麻了。
在很多花园里,我们还能看到一种形似灯笼的小花,橘黄色的花瓣上有着规则的紫色纹路,这就是苘麻同属的兄弟金铃花(Abutilon pictum)。每当微风吹过,摇曳的小灯笼更显绰约风姿。这些花朵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雄蕊和柱头都一股脑地露在花瓣之外,看起来能有效地招引动物来为它们传粉。但是遗憾的是,在国内鲜有金铃花结果,这大概是因为这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花朵在中国碰不上合适的传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