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起,每年的7月29日被定为“世界老虎日”。
丛林称王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嗯……受到家里粽总的影响,现在一提到虎,我就忍不住想要唱上两句。除了《两只老虎》这首奇怪的儿歌之外,大家还常常会
把虎和另外一种大猫——狮,联想在一起。狮和虎是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两位“老大哥”,而“
狮子和老虎如果单挑的话谁会
赢
”是许多小朋友曾经问过我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这个好了。
谁是最大的大猫
分开看老虎和狮子的时候,可能只会觉得它们都是“很大只的猫咪”。但如果在狮子的身边放上一头老虎,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看
到,什么叫做“
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
”了。
成年的雄虎,全长能够达到3米以上,肩高超过1米,体重能够达到200公斤以上,体型较大的甚至能到达300公斤左右;而成年
的雄狮,全长则一般不超过3米,肩高大约在90厘米左右,体重则在190公斤上下,体型较大的也就能达到250公斤左右——
站
在老虎旁边的狮子,从外观上就已经不在一个量级上了。
猛虎:我比你个儿大。雄狮:我有鬃毛加成。
比较完体型还可以再来比较一下“武器”。如果仔细观察,其实不难发现
老虎的脸盘看起来要比狮子更大更圆
,而狮子的头(如果
剃掉鬃毛的话)看起来则要长上许多。如果我们把老虎和狮子的头骨剥离出来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在老虎那又圆又大的头骨
上,
能够附着上一块比狮子更大更粗壮的咬肌
;此外,老虎的犬齿也要比狮子的大上不少,不过形状上却更“短”一些。综合来
说,老虎的头面部结构能够提供比狮子更加强劲的咬合力,对猎物造成的伤害也比狮子大得多。
左虎右狮,两种大猫的头部与头骨对比。
如果再把全身的肌肉装回去比较一下,我们还会发现,狮子的肌肉看起来分布得要更匀称一点,有时后肢的肌肉看起来会比前肢
强壮一些;
而
老虎则多数是“倒三角”的身材,有着极其发达的胸肌
。
若要用猫科动物最擅长的战斗方式——站起来互扇巴掌
——来决一胜负的话,显然对狮子是不怎么公平的。
老虎有
着宽阔发达的胸肌。
狮子的身材更匀称
,挨打的时候看起来更惨。
单兵作战vs组队打怪
那么,为什么狮子和老虎这两种顶级大猫在体型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在演化的道路上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用一种通俗但不那么恰当的说法,
虎把天赋点全加在个体能力
上
,成为了“孤独的美食家”;而
狮子则选择了团队合作
的方向。这也意味着,在野外捕猎时,它们对猎物采取的“对策”有着显著
的区别。
老虎:潜伏+突袭
老虎必须要尽可能地在不被猎物发现的情况下接近,然后
争取在一次突袭中将猎物彻底杀死
;
否则一旦猎物逃脱,要在障碍物众
多、地形复杂的森林地带中,成功追击目标的可能性其实很低。
即便老虎尝试去追击逃跑的猎物,也不会坚持很长时间,毕竟能
量的消耗在那儿摆着呢。
先暗搓搓等待时机。
再
冲刺一扑而上。
狮子:组队“打怪”
在草原上组队行动的狮子则不一样,即使某头狮子的攻击没能杀死猎物,
还会有其它一同行动的狮子补位
,继续实施攻击;
即便
前几次尝试未能成功,在缺乏障碍物的开阔地上想要继续追击猎物,也是非常便捷的一件事。
所以,
狮子
可以跟猎物展开一场持
久战
。
草原上的“食物”们通常都以大型集群的方式生活,对狮子来说,即使是一次没抓到什么也不要紧,继续跟着那些“移动的罐头”往
前走,随时都可以尝试吃下一顿饭。
因此,狮子的捕猎方式对个体素质的要求并没有像老虎那么严格,在演化之路上走得也相对
轻松一些。
群体狩猎的狮子,捕获了一头小象。
尽管单兵作战,而且维持生计看似艰难,虎在森林里基本上还是予取予求的。
可惜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给老虎留下的
路,似乎正变得越来越难走。
被迫求生
“
再哭老虎就来把你叼走了!
”大人吓唬小朋友的时候,或许都用过类似的说辞。这话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城市里哪来
的老虎(
Panthera tigris
)啊,还叼小孩?
等一下,“城市”是什么?
“城”是人口聚集地,“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所以“城市”,一般指的就是
人口稠密、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1915年的香港有着四
五十万人口,无疑是座城市,就在这座城市的北郊,虎出现了。那是一头从鼻尖到尾尖总长2.2米的虎,在虎界,它这个头不算
大。次年,1916年,在北边的厦门鼓浪屿也出现了一头虎,几乎可以肯定它是一头以厦门(Amoy)为名的
华南虎
(
P. t. amoyensis
),它从漳州跨海而来,游到了这座海岛上。
滑动上图查看,现生虎的其中五个亚种。
在最新的分类结果中,这五个亚种被归入了同一亚种——大陆虎(
P. t. tigris
)。
诗歌预言了冲突
虎是亚洲特有的动物,是
亚洲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
即便在亚洲之外,“森林之王”的名头也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在
此前的物种日历
里,暗号老师提到过18世纪的名诗《虎》,这首诗出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版画诗集
《天真与经验之歌》。
一个世纪后,
挪威国歌的词作者、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比昂松
(Bjørnstjerne Bjørnson)写下
了另一首关于“虎”的诗篇:
《绝唱(Siste sang)》,这首诗不那么出名,影响却更为深远。
比昂松的《绝唱》。不知道有没有懂挪威语言的小伙伴。顺手附上诗歌网址:sistesang.no
细心的你一定注意到了上一张图片里,背景画面是一头虎与一匹马——
在比昂松的笔下,虎象征着城市,正在击杀象征着乡村
的马
,提醒人们正视“城市化”过程中的血腥和危险。
因为这头象征城市的虎,挪威首都奥斯陆被人们称为
“虎
城”
(Tigerstaden)。
你看,“虎城”最初并不是什么好词,是用来嘲讽奥斯陆这个大城市冷酷无情的。
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生活在“虎城”的人们逐
渐改变了这个词的含义,
他们自豪地让虎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
,推崇虎积极、勇敢的正面形象,甚至塑造了一尊等身青铜虎雕
像,安放在市中心中央车站的广场上。
今天,这尊
虎雕像已经成为奥斯陆的重要地标
,旅行者到访“虎城”,总要去找这头城市里
的“虎”合个影。
奥斯陆的虎雕像。
国外有“虎城”,国内有
“虎巷”
,还有美好的童话解释厦门虎巷的来历。
不过事实上,“虎巷”的得名并不美好,它和前文说到的
1916年的“厦门虎”有关。
在一夜的泅游之后,那头虎在鼓浪屿登陆;
当天早晨,它在一条巷子中被人击毙。
从此,这条巷子就
被称为“虎巷”。
而那头1915年在香港现身的虎,在导致了至少三人死亡后,也被人击毙了。
今天看来,
比昂松的《绝唱》更像是预言了城市与自然的冲突
。
虎成为了城市的象征和标志,但城市,并不欢迎虎。
不只是保护虎
亚洲人口稠密,荒野逐渐被人类聚落挤占。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顶级捕食者,
虎需要巨大的森林面积
:
在猎物丰富的南亚地区,一
头雌虎的平均家域面积达20km^2;
而在猎物稀疏的远东,一头雌虎甚至需要400km^2的家域才能养活自己;
雄虎游荡的面积
更大,通常涵盖1~3头雌虎的家域——
别说“一山不容二虎”了,一座山根本连一头虎都养活不了
。
在这样的状况下,“老虎把小孩叼走”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生活区域和虎家域重叠的先民真实的生活经验,
“打虎”
也因此被视
为“为民除害”的勇敢行径。
1820~1890年间,在爪哇,虎至少杀死了740个人;
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人至少杀死了1100头虎
——
很少有虎以成年人类为猎物
,在多数案例里,它们是伤人致死,而不是狩猎人类。
1941年,镜头前是狩猎者和一头死亡的爪哇虎。
在旧分类系统中,爪哇虎、里海虎、巴厘虎三个亚种,先后灭绝于半个世纪内。
虎真正的猎物,是马鹿、野猪这样的初级消费者
。
一头虎每年至少需要捕食50头以上像
马鹿
、野猪这样的大型猎物,这就要求
当地有庞大的被捕食者种群,庞大到在林子里随便选个点都能碰到一小群的那种。
今天,我们谈论虎豹等顶级捕食者的保护,探讨的其实是
保护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城市化之外给自然留一方天地。
虽然
建立保护区、严惩偷猎、清理猎套等行动,是以“保护虎”的名义发起,但它们所保护的,其实是生活在虎家域内的各种动植
物。
虎仿佛一把保护伞罩着其他生物
,它们受惠于保护虎的行动,也反过来施惠于虎。
在远东,东北马鹿是东北虎极
为重要的猎物。
今天,虎的已知和潜在分布地分散在13个国家。
虎的家域不分国界,要保护虎,需要这些国家的联手努力。
2010年,
13国携手
制定了“全球虎恢复计划”
,目标是在2022年让野生虎的数量恢复到6000头。
6000多吗?
难实现吗?
据估计,一个世纪以前,全球有10万头野生虎;
十年前是3200头;
三年前恢复到了近3900头。
今天,
距离6000头,我们只剩三年。
乳黄色区域为1850年虎的分布范围;绿色区域为2006年虎的分布范围。
最后,说一个最新的虎与城的故事吧。
就在这个月,在印度阿萨姆邦,洪灾让一头成年雌虎从国家公园逃到了人类的地盘。
它进入大楼避难,后来甚至闯入了当地人的
家中。
假如时间退回到100年前,这样的状况下,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好在,现在是2019年。
印度当地专业的野生动物救护团
队很快赶到了现场,考虑是否要给虎注射麻醉剂把它弄走。
但在评估了现场状况之后,人们选择了等待。
在人类的床上,逃难的虎安心地睡了一觉,然后在傍晚醒来,伸着懒腰,自己离开。
这样的现实,不比童话更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