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火山喷发,人们想到的第一个词语也许是“危险”,但是,2019年7月19日晚,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的一次喷发,更称得上是美丽的 —— 从火山脚下的卡塔尼亚城远眺,火焰般的岩浆沿山坡流淌,仿佛凤凰降临人间。火山喷发常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而这次埃特纳火山的喷发,虽然没有危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但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导致卡塔尼亚城的两座机场关闭了一夜。
不过,这与2010年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的那次喷发相比,明显温柔了太多。那次发生在冰岛的喷发产生约9公里高的火山灰气柱,喷发的爆发指数达到了4级。火山灰导致约20个国家的机场被迫关闭一周,约一千万乘客的出行受到影响。
那么,为什么埃特纳火山喷发产生的灾害较冰岛的火山喷发来说,要小得多呢?原因就藏在不同火山所处的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以及它们不同的喷发形式之中。
埃特纳(Etna)是一座海拔约3300米的复合型火山,也是欧洲境内最高、活动最频繁的火山。它坐落于西西里岛东部,东南侧山脚是拥有大约三十万人口的西西里岛第二大城市卡塔尼亚,东北侧山脚距离电影《教父》的取景地萨沃卡小镇不过30公里路程。作为欧洲喷发最频繁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平均每两年喷发一次。关于它的喷发的历史记载,甚至可追溯至距今约3500年前。
而埃特纳火山之所以如此活跃,是因为它处在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的俯冲带上。除此之外,埃特纳火山的东侧还有一个叫做Malta escarpment的大型走滑断层。这个断层加剧了软流圈的上涌,更促进了岩浆向地表移动,使得埃特纳的喷发活动不断。
与埃特纳火山类似的俯冲带成因的火山,还遍布于太平洋沿岸的很多国家,比如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美国。
这些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的火山共同组成了著名的“环太平洋火山带”。虽然埃特纳火山的喷发活动频繁,但它还算是一座比较“温柔”的火山:和脾气火爆的“同胞”维苏威火山曾经覆灭整座庞贝古城的普林尼式喷发不同,埃特纳火山通常是像挤牙膏一样,把岩浆从火山口或山坡的裂隙中“挤”出,形成典型的“溢流式喷发”。这些流出的岩浆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成分以玄武岩为主,因此黏度比较小,和快餐店的番茄酱差不多。
这些岩浆通常以熔岩流的形式沿山坡流下。
大部分复合式火山的喷发都发生于位于山顶的火山口,而埃特纳火山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岩浆不仅可以从它“头顶”的四个火山口涌出,还能从山坡上的裂隙中钻出地面,这样的喷发被称为“裂隙式喷发”,每次喷发可持续数小时,甚至超过一年的时间。这种特殊的发生于山坡上的“裂隙式喷发”,与埃特纳火山所处的地质区域内存在很多活动断层和裂隙有关。
对埃特纳火山来说,这些“VIP 通道”大部分处于火山的东面和南面,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发生于山坡上的裂隙式喷发大多数发生在这些地带。
在火山喷发的巨大能量面前,最容易的自保方式自然是逃跑。然而,虽然人可以逃跑,但是家园却很可能被经过的温度达到数百甚至上千摄氏度的岩浆毁灭。与其他“脾气火爆”的火山不同,“温柔”的埃特纳火山曾经给予了人类除逃跑之外的另一种防御形式——修建堤坝,阻隔岩浆。
由于埃特纳火山是著名的观光景点,它的南坡上有很多为服务游客而修建的房屋及设施,每一次南坡喷发都可能摧毁这些设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地政府曾在1983年,1991-1992年和2001年,根据每次喷发开始后岩浆的走势,预测它们的去路,在岩浆抵达房屋之前,利用周围的碎石和以往喷发形成的火山砾,修建起几米至十几米高,数十米宽,几百米长的人工堤坝,意在阻挡岩浆的继续肆虐。
埃特纳火山地处地震频发地带,地震也可能促成火山的喷发,甚至引起山体滑坡,威胁到周围居民的安全。这些潜在的灾害使得火山学家们必须24小时关注埃特纳火山的活动情况。所幸,设置在埃特纳火山的监测体系称得上是世界范围内最完善的监测体系之一。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埃特纳的火山口、山坡、以及周围地区,设置了一系列地震仪,测斜仪,GPS,气体测试装置,以及各类影像设备,用来时刻监测火山活动。在这一系列监测手段之中,火山口释放的气体的化学成分可以说是最能显示岩浆活动的指标了。
火山学家们利用这些气体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含量的比例,可以推算出地下岩浆释放气体时的大概深度,从而估算出岩浆可能到达地表的时间点,为喷发的到来做好准备,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喷发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