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为啥还是建议每天防晒?

作者: 阿耳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19-08-15

入秋后,尽管阳光减少,防晒仍然重要。紫外线(UV)对皮肤的伤害包括晒黑、加速老化和引发皮肤癌。防晒霜应根据SPF和PA等级选择,同时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各有优缺点。研究显示防晒成分可能被吸收,植物也有天然防晒机制。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安全有效的防晒产品。

立秋之后,“马路煎蛋”的曝晒日子,变成了阴雨连绵的闷热日子,虽然可见的阳光减少了,但防晒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糙汉子/糙妹子们不要以为这只是精致女孩该担心的事哦,防晒不止是为了不被晒黑,更是为了皮肤健康!

首先要明确的是,防晒防的是阳光中的紫外线(ultraviolet,UV),“热”和“晒”并不会一直成正比。入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尽管温度降低、阴雨天气增多,紫外线强度却不一定会减弱。

这正是多云、阴天或冬季同样也要防晒的理由。太阳辐射中,99.9%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中,抛开其他因素讲,紫外线越强意味着太阳辐射越强,气温也就越高。但事情不会总是如此简单:例如有冷空气入侵时,降温会抵消掉一部分太阳辐射的升温效果,却抵消不掉“晒死人”的紫外线。

紫外线会导致皮肤变黑、变老,甚至引发多种可怕的皮肤癌,防晒就是在防这些。

按照波长的不同,紫外线可分为三种: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15~400nm)、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15nm)以及短波紫外线UVC(波长100~280nm)。波长越短,能量越强,破坏性也就越强。如果受到UVC的长期照射,机体的生理功能便会发生改变,以致最终死亡。好在我们的地球有臭氧层这把巨型“遮阳伞”,加上高层大气的双重保护,100%的致命UVC都被吸收阻拦,无法抵达地面。

UVA能穿透皮肤的表皮层(epidermis)到达真皮层(dermis),甚至是皮下组织层,激活表皮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晒黑”。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辐射,防止它对染色体造成损伤,但它的防护能力不是无穷无尽的:UVA能诱导许多化学物质产生高活性的化学中间体,因此长时间的UVA照射会使DNA的单链断裂,进而引发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等。

除了皮肤癌这种严重的后果,UVA更为普遍的杀伤性就是加速皮肤老化了。如果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则很容易长出皱纹和老年斑,比同龄人更显老。司机常年受到单侧阳光照射,左右脸老化程度相差巨大。

臭氧层为我们抵御了可怕的UVC,那么我们面对的最大敌人便是UVA和UVB了,由此我们便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防晒手段。最有效的,当然还是把自己包成一个不漏风的粽子!硬防晒永远比防晒霜更能还你肤白貌美,在经得住热、闷、流汗、晕妆的情况下,请选择遮阳伞、遮阳帽、墨镜、口罩、手套、长袖、长裙或长裤。

说到防晒霜,大家最先关注到的应该就是防晒指数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了。该指数与UVB有关,简单来说,SPF值越高,防晒能力越强;具体一点,“SPF X”表示的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该防晒霜后,UVB到达你的皮肤时会被削弱为原来的1/X。一般来说SPF 15就能满足大部分人通勤所需的日常防晒需求了。

人们对于UVA的防护意识比UVB要弱得多,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评估UVA防护效果的统一标准:亚洲的防晒霜采用的是PA分级系统,“+”越多,防护等级越高;美国采用的是“广谱”标注;英国和爱尔兰使用的则是星级评估系统。

防晒霜防晒手段又常常被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的原理在于“反弹”:反射或散射UV。主要的有效成分一般是无机化合物,性质比较稳定,可维持较长时间,包括氧化锌、二氧化钛。化学防晒的原理在于“包容”:吸收UV。利用有机物吸收UV缓慢分解的性质,保护我们的皮肤细胞免受紫外线损害,有效成分包括二苯甲酮、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阿伏苯宗。

今年5月的一项研究曾引起多方关注,该研究发现防晒霜中的光防护成分可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但这项研究的被试对象较少,防晒霜涂抹量过大,这个结论其实对普通人参考意义不大。防晒霜的成分似乎出现了某些健康隐患,虽说除了大量食用会导致安全问题,但正常使用时我们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但科学家还是在兢兢业业地研发更安全的新型防晒产品。

植物往往比动物接受的阳光更多,幸运的是大自然选择了有效的筛选剂来保护植物。在拟南芥植物中,叶片表皮中的芥子酰苹果酸酯能通过超快速光致异构化将紫外线辐射散射到环境中,反应产生的顺式去质子化SM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仍非常强大,因此可以通过光质反应消耗掉辐射能量,阻止紫外线伤害植物细胞。

既然UVA和UVB会损伤我们的DNA,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让我们一方面能阻碍进一步损伤,一方面又能修复已有的DNA损伤呢?这样的新产品还真存在。虽然DNA修复酶是真实存在的,但将其加入防晒霜里,在皮肤上抹一抹、揉一揉,它们就能进入细胞吗?其实,光解酶的激活必须由光照完成。

为了避免某些人涂了也白涂、费时费力费钱还没效果的情况,研究人员贴心地研发了一种紫外线检测贴纸,提醒大家及时补涂防晒霜。

毕竟很多人都会低估防晒霜的有效用量:推荐剂量为2毫克每平方厘米,也就是一张平均大小的脸需要涂抹体积为一块钱硬币那么多的防晒霜,若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每隔两个小时左右防晒霜的有效分子还会流失或分解,所以还得定时补涂。希望研究者们能早点研发出类似防晒脸膜的产品,隔俩小时贴一张,造福广大精致男孩女孩。

UUID: 2a8096bc-f49f-4390-b749-fd78e9688e2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大院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8-15_入秋之后,为啥还是建议每天防晒?.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3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