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超市都有了自助结账的功能,在显示屏和扫码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丑陋的事实:在这条结账通道上,有许多店内行窃。“行窃”这个词不准确,预防损失的人更喜欢称之为“外部收缩”。超市自助结账已经很普及了。
通过自助结账来行窃,已经不是什么少数现象了,以至于现在出现了很多新词语,来描述这个过程:比如明明要购买牛排,但在支付的时候输入其他便宜商品的编码,这个叫做“香蕉戏法”;如果一罐咖啡没有被扫描就离开了传送带,叫做“绕过”;“转换器”要费功夫一点,需要找个便宜商品的标签,撕下来贴在更贵的商品上面。只要保证两个商品的重量差不多,免得在包装区域触发异物警报。称重商品的单价是自己选择的。
通过自助结账诈骗有多常见?如果按照匿名调查的结果来看的话,那真的非常常见。Voucher Codes Pro是一家在线发放优惠券的公司,他们调查了2634人,其中接近20%的人承认,自己在自助购物的时候有过盗窃行为,还有超过一半的人说,因为觉得不会被安检发现,所以玩过自助结账系统。2015年,莱斯特大学的犯罪学家研究了用手持扫描枪进行的自助结账,也发现了存在很多行窃现象。
在审计了一年里的100万次、共计2100万美元的自助结账交易后,他们发现,有接近85万美元的商品没有经过扫描结账,就被带出了商店。莱斯特大学的研究者们总结,盗窃如此容易,可能会促使那些本来不偷东西的人,也开始偷窃。相比较于直接走进商店买东西,顾客更可能在选购好商品后,根据折扣来买单。
正如一位便利店员工告诉研究人员的那样,“一般并不想偷东西的顾客可能会意识到,当自己买了20块东西的时候,还可以免费再来5块钱的。”作者进一步指出,零售商应该对这样的情况负责。尽管自助结账节省了员工薪水支出,但同时也创造了犯罪的环境,把利润放在了社会责任之上。不管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经营压力,一些零售商已经减少或停止了自助结账。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在全球范围内,自助结账终端的数量,在明年可能会达到325000个,这个数据在2013年,还只是191000。同时,在一些地方,偷窃行为受到惩罚的可能性却在下降,即使商店经营者想要维权,不少公安部门也不会太过理睬,比如在2012年,美国城市达拉斯的警察部门制定了一项新政策:如果店内盗窃金额不超过50美元,可以不用次次都出警,到了2015年,最低金额提高到了100美元。
这样一来,人们认为自助结账比人工结账更容易偷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任何在自助结账时付款金额超过商品一半的都是白痴。”在Reddit相关讨论里,有一条评论如是说。全国商店预防盗窃协会通讯的主人芭芭拉·斯特布(Barbara Staib)说,“(盗窃者认为)在强迫顾客用自助结账机的商店里,偷窃完全没有道德问题,事情就是这样。他们不仅要你干活,还会问你要钱。
”斯特布相信,自助结账使本来就有偷窃想法的人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其实,很多在商店盗窃的人,生活中都是守法市民,如果你在路上丢了20美元纸币,他们都会追上你把钱给你,因为你丢了20块钱,你同时还是个活生生的人。”但面对一个收款机器,这种想法就会改变,它会“给人一种购物者是匿名的感觉,”斯特布说,“这显然助长了偷窃行为。”这并不是说自助收款对每个人偷窃行为的影响是相同的。
天普大学的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Frank Farley)认为,很多商场盗窃者都有一种“T型人格”(译者注:“T”是英文“thriller”的首字母),“购物这件事太日常了,以至于有点无聊,(偷窃)是一种让日常变得更有趣的方式。(偷窃者)大都是冒险的、寻求刺激的人。”根据这个理论,一些T型人格的人会成为基地组织或黑手党的成员,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从超市里偷一点奶酪和有机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