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路飙升的黄金价格再一次刷爆了朋友圈,金价暴涨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各类黄金首饰的关注。一搜黄金相关名词多达十几种,注金、包金、K金、镀金、贴金、足金……你能区分吗?
在这其中,最易混淆的就是14K注金、14K包金与14K金。事实上,14K注金本质上就是14K包金,而14K金与两者不同。包金工艺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所以许多商家用“14K注金”特指符合美国标准的包金工艺黄金首饰。
K是英文单词Karat的缩写,是国际上用来表示黄金纯度(即含金量)的符号。K金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黄金,加入一定比例的其他金属(如铜、银、锌、镍等)制成,可根据需求配比出不同的含金量。
国内标准QB/T 1131-2005《首饰 金覆盖层厚度的规定》对“包金覆盖层”的定义如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牢固地包在首饰制品基体上得到的金覆盖层,称为包金覆盖层”,同时要求“金覆盖层厚度不小于0.5μm(微米)”。
包金,是通过机械力碾压或高温熔接,将金或K金金箔包在银或其他种类金属胎体表面的方法。其内在材料并非黄金、铂金之类的贵金属,而是一些铝、铜、锌等合金材料(也有银包金),在这些材料的表面裹上一层黄金或K金,像包装纸一样将内在材料包裹起来。包金饰品具备有金饰品的光泽及质感,以及较高的耐磨性和抗氧化能力。
镀金,英文名称为Gold-Plated。国内标准QB/T 1131-2005《首饰 金覆盖层厚度的规定》对“镀金覆盖层”的定义如下:“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等加工方法得到的金覆盖层,称为镀金覆盖层”,同时要求“金覆盖层厚度不小于0.5μm(微米)”。
镀金是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等方法,在基底金属上镀上一层金,但镀层一般都比较薄。镀金分为两类:一类是同质材料镀金,对黄金首饰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以此来提高首饰的光亮性及色泽;另一类是异质材料镀金:对非黄金材料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如银铜镀金),提高材料的色泽,从而提高物品的观赏效果。
贴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工艺,《天工开物》记载了对贴金工艺的高度赞扬:“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 贴金需要金箔作原料,具有薄如蝉翼、软似绸缎、轻若鸿毛的特点。金箔能够贴成润滑的外表,也能够加工成精美的图画。古代许多皇宫寺庙的雕梁、和内部其他结构都常常采用贴金工艺,使建筑无比辉煌。
鎏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是在铜、银等价值较低的首饰上均匀地涂上一层金与汞的混合稠浆,然后在低温下烘烤,汞遇热后蒸发, 金则附着铜的表面, 然后压平、抛光而成。目前,这种方法已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