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校图书馆,很多人的记忆是高大宽敞建筑、未读完的小说、凌晨起床的占座、考试前夕的通宵奋战……如今,大学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资料存储的所在,它逐渐成为交流共享的空间。随着图书馆硬软件设施的不断加强,网上更有各种最美图书馆、打卡圣地的排行总结。
那么,在国外,高校图书馆是怎样的?本次专题就邀请了在外求学过或正在求学的学子们讲述他们眼中的国外高校图书馆。
剑桥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和专业的服务
剑桥大学图书馆建于上世纪20年代,进入大厅后是长长的走廊,两边都是书,还有古色古香的桌子,图书馆几乎所有阅览室的地上都铺着地毯。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当中。笔者经常会找本书,直接在地毯上坐下来,靠着书架,一点点翻阅,那是一种极为轻松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的感觉。图书馆的天花板比较高,从长长的走廊走过去,阳光一路倾洒,洒在旁边的书架上,让人不禁感慨,这就是知识的殿堂。
剑桥大学的图书馆分很多层级,有大学的图书馆、各个学院的图书馆,还有系部的图书馆。笔者在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进行访问时,接触比较多的是大学的图书馆和科学史系的图书馆。李约瑟研究所为访问学者办了大学的图书证,可以进入大学的所有图书馆。各个系部的图书馆藏书较为专业,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则较为综合。剑桥大学图书馆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比如,图书馆有专门的特藏部和手稿部,珍藏世界各地的图书和手稿。
另外,剑桥大学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时间的积累和极高的声望让学校图书馆拥有非常丰富的馆藏,也让剑桥大学图书馆形成了一套体系。因为馆藏丰富,每年投入的资源也很多。只要是英国出版的纸质书都会送给剑桥大学图书馆一个备份,因此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比较全。可以说,只要是在英国出版的书,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基本都能找到,其丰富和全面的程度令人震撼,这对大学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除了藏书数量可观,藏书质量也高。
相较国内,在英国出书是很困难的,所以图书质量普遍较高。在服务方面,剑桥大学图书馆堪称规范、专业,图书管理员都有非常强的服务意识。某次,笔者去图书馆的保存本室查阅一本上世纪20年代的期刊,借书单上填的卷期是1924年。过了一会儿,图书管理员拿来两本期刊,一本是1923—1924年的,一本是1924—1925年的,原来这个期刊的合订本是两年一期的。
虽然笔者提交的借书申请不明确,图书馆还是直接把两本书都找出来供笔者选择,服务非常到位和成熟。在开架阅览室,如果图书管理员看到读者在找书时比较犹豫,会提供耐心的帮助。图书馆虽然有窗户,但有的地方还是比较暗。书架周围一般装有自动控制的灯,只要转一下旋钮,灯可以亮大概一分钟,有利于找到书,过一会儿灯会自动关上。用校园内部网络可以下载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电子书等电子资源。
可以说,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找资料并不是难事。丰富的馆藏和周到的服务可以为你提供非常便利且高效的服务。
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图书馆之大非建筑之谓
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应该是密歇根大学里最大的建筑,学生们下了课都在图书馆自习,很少有呆在教室的。这反映出中外不同的教学体系,我们的大学是学老师教授的东西、阅读老师让看的东西。
国外的情况是,教师给你列一个参考书单,提供一些线索,学生自己去图书馆寻找阅读和学习的材料。笔者曾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待过一段时间,那里的每一个座位都有台灯,安静极了,读书的氛围非常好。你可以把自己要看的若干书都放在某个座位上,如果当天看不完,离开时写一个条,写明自己明天还要看,就没有人动这些书。如果不写这个条,管理员就会认为你看完了,将书放回原位。
图书馆营造出的是一种极为适合阅读的氛围,在那个环境中,想不好好看书都做不到。拉丁字母的国家,图书查询和检索也特别简单,只要按照字母顺序就行,很快就可以简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允许教师和学生小声讨论问题,有时候学生看书时教师正好在,就可以询问问题,教师就把学生领到墙角小声讨论。图书管理员时刻关注着阅览室中所有的人,看读者在找书时是否遇到困难,管理员会及时给予帮助。
在帮你找到书后,图书管理员还会耐心地告诉你以后这种书应该怎么查找。国外很多图书馆藏书量丰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与资料达1.64亿件,世界第一。大英图书馆藏书与资料为1.5亿件,排名世界第二。纽约公共图书馆藏书与资料为5500万件。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与资料为3640万件。大学的图书馆不在于建筑多么辉煌、面积多么大,而在于里面的资料是否丰富,这才是最关键的。
修建一个图书馆是很容易的事,但丰富的藏书量及适宜阅读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不容易做到的。
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规模小非典型
作为一名在日本留学了4年的中国留学生,笔者在日本友人和导师的带领下,曾参观过很多国立、私立大学的图书馆。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图书馆作为母校的标志性建筑物矗立在校园中央,从远处看会给人一种古典音乐大剧院的感觉。
而我所参观过的日本大学图书馆都普遍较小,但规模小并不代表里面的设施不齐全。以笔者现在就读的学校为例,其图书馆的规模大概有普通居民楼的三层高,像国内大学一样需要刷学生证出入。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里的藏书以语言类的书籍为主,第一层基本是托业和托福考试复习的资料,第二层是做学术论文研究的相关资料,第三层以其他国家的书籍和杂志为主。
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十分细致,以托业考试用书为例,从500分,550分到900分各个阶段的学习资料都会非常细致地区分开来,让人一目了然。日本大学的图书馆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就是在图书馆里学习的人很少。依稀记得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每逢考试前夕,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自习的人,特别在考研前夕,为了能得到一个图书馆自习的位置,很多人在图书馆开馆之前就去排队占座位。
这种现象在日本高校中几乎看不到,因为大部分学生都住在家里,每天需要坐电车上下学。为了节省时间,大家都会选择回家学习,只有在需要借阅资料的时候才会去图书馆。而且,绝大多数日本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直接就业,在国内大学的图书馆里经常能看到的考研浪潮,在日本很少见。
在日本大学的图书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做书籍目录的笔记,因为日本高校的学术论文审查十分严格,但凡是引用、借用其他文献都需要标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引用部分出自哪一章、哪一页,否则会被视为抄袭。因此,许多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和课题报告的时候,都会带一个本子或者电脑去图书馆做引用文献的目录笔记。
因此常去图书馆的学生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准备毕业论文的人,另一种则是在准备ゼミ(日本大学必修课)课题报告的人。
里贾纳大学图书馆:与环境融为一体
里贾纳大学位于加拿大西部的农业大省——萨斯喀彻温。校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瓦斯卡纳湖边,大学图书馆是以里贾纳大学首任校长约翰 H. 阿彻的名字命名,设计者是担任过纽约世贸大厦设计师的美籍日裔建筑师山崎实,该馆于上世纪60年代建成。
走进图书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可自然采光的明亮大厅,学生们坐在大厅里查阅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大厅周围是提供大屏幕等多媒体辅助设备的小组讨论室,方便学生带着笔记本来此讨论学术等问题。图书馆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藏书、查阅室,以及分区的讨论室。里贾纳大学图书馆不仅馆藏丰富,细节布置也很有特色,图书馆大厅侧边的墙上挂着印第安人兽皮装饰画,显示出该校的传统印第安研究文化。
文献保管方面,里贾纳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是,将馆藏纸本资源制作成缩微胶片归类入库,以延长图书馆资源的保存时间。该馆地理位置优越,缩微胶片所在保存室的落地窗外就是蜿蜒流动的瓦斯卡纳湖。对于看书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都令人赏心悦目。里贾纳大学的图书馆就坐落在教学楼里,通过回廊与教室相连。
从设计上来说,图书馆和教室合为一体,师生不用“专门”跑去图书馆看书和学习,这让去图书馆看书变成一件便捷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大学图书馆使用查阅的资料时,要特别注意版权保护问题。在加拿大,哪怕是用了一张别人制作的图片作为自己报告的内容,如果被发现未经作者许可使用,就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所以,里贾纳大学的教师们授课时通常使用较少涉及图片的自编教材,上课的时候打印分发给学生们。
里贾纳大学图书馆从外观设计到功能布局,体现了与原生自然的融合,将人文与自然界合为一体,反映了加拿大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今天,我们的大学也应该注重人文、科学与自然的融合,让大学生有个舒适良好的绿色学习环境,让祖国的花朵能健康成长。
德国汉堡博锐思法学院图书馆:有魅力的图书馆需要人性化设计
持续的投入使国内很多高校的图书馆设施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欧美大学图书馆硬件条件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在有些细节上甚至比欧美大学的图书馆更便利;但在功能理念、人与设施的交互感方面,欧美大学图书馆的经验仍有值得借鉴之处。以笔者体验过的德国汉堡博锐思法学院图书馆为例。其内部格局,除公共电脑区域外,学习区和图书、期刊陈列架并不是同一层(平面)上界限分明的两块功能区域,而是采用立体“交错式”的空间布局。
对空间的利用直接体现在通行方面的与众不同。正对入口五六米处是通往各层的宽楼梯,类似一条上下行的“主路”,主路两侧对称放置书架;穿过书架后,两侧落地窗边为学习桌椅,在书架和桌椅之间,是连通各层、各半层的窄楼梯。因学习区和陈列区对空间高度的要求不同,设计者将学习区设计为半层的高度,使人员更分散,减轻交谈、移动等对他人的影响。
此外,这样的设计使每个座位的采光效果更好,空间和视觉效果的立体化也有助于学习者在图书馆内保持兴奋感。除功能空间立体化以外,该德国高校图书馆的个人学习空间之充裕也让人印象深刻。
临窗的每个大桌用隔断分成两两相对的四个独立座位,桌子中心立一盏阅读灯,每个独立座位上的开关可同时打开自己一侧与对面一侧的阅读灯;每个座位的桌面宽度足够摆放一台14英寸笔记本电脑和一个支撑、方便翻看工具书与法条等厚重书籍的倾斜书架,而且桌面纵深也足够学生同时使用A4纸大小的书写本或讲义等。
另外,由于博士生的座位是专属的(贴有名签),除了电脑和书架外,还有人在桌上使用外接显示器,放置保温壶、自行车头盔等物品,但却丝毫不显局促,更不会影响旁边和对面的同学,足见个人空间之充裕。值得一提的是,该图书馆所属建筑已有近百年历史,曾属于植物学系,紧邻植物学系的温室。
在翻修扩建时,将与温室相邻的一角从一层至三层完全打通,用玻璃墙将一株热带树木围在楼内,如同在楼里种了棵树,或许也利于改善馆内空气质量。该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也非常理想,20米距离之内就有咖啡馆、餐厅、草坪,学院甚至设有专门的房间,提供沙发床和枕头供学生小憩,穿过建筑之间的连廊,再上两层楼梯即到,可以说是为艰苦的法学院学习尽可能提供人性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