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养娃有一个很困扰父母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花太多时间在电子屏幕上。无论是电视、电脑、平板还是手机,往往都对孩子有巨大的吸引力。于是,很多父母想方设法让孩子少看电子屏幕。然而,一些研究结果认为,与其担心孩子们看了多久,不如关心他们看了什么。电子屏幕对孩子有巨大的吸引力 | Pixabay。屏幕看多了,运动量就少了?曾经,人们甚至担心孩子书看得太多了。
过去的孩子在沉迷于冒险小说的阅读时,家长们认为孩子们这样就没时间做家务或作业。而现在的家长们则担心,如果孩子花在电子媒体设备上的时间太多,很可能会挤占其他事情的时间,比如写作业、户外运动。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为此,澳大利亚出台了一份相应的指南,建议两岁以下的儿童应完全不看电子屏幕。
但是,澳大利亚皇家儿童医院在全澳范围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63%的两岁及以下儿童都曾接触过电子屏幕。对于2到5岁的孩子,该指南鼓励父母把孩子每天花在屏幕上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不过,调查发现,此年龄段中约72%的儿童都“超时”了。但该指南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并不明确的前提之上的,既认为屏幕时间的增加会导致运动时间的减少。
我们看屏幕时往往是久坐不动的,但研究发现,屏幕时间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其实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直接,少看屏幕并不意味着运动的时间就一定会增加。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屏幕时间都是“不好的”。看什么内容很重要。2004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儿童在一岁和三岁时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以及这是否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注意力。他们发现,儿童早年看电视的话,七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风险就会增加。
不过,这项研究只关注了屏幕时间,并没有考察孩子们“在看什么”。2007年,这些研究人员又研究了屏幕内容给儿童造成的影响。他们发现,三岁之前观看暴力或娱乐性的电视节目,五年后注意力出现问题的风险有所增加。而当孩子们观看像芝麻街这样的教育类节目时,内容与注意力问题之间的联系就消失了。可见,孩子观看的内容很重要。但孩子的年龄也同样重要。
在上述研究中,四岁和五岁儿童不管观看什么内容类型,都不会影响到他们五年后的注意力。上述研究描述了长期的影响,有的研究则着眼于不同屏幕内容对儿童执行功能(也就是解决问题和坚持任务所需的思维)的即时影响。这些研究发现,观看教育内容并不会阻碍儿童随后的执行功能。然而,如果孩子在四到六岁间,看那种快节奏的、无视物理和现实规律的幻想卡通,就可能影响随后的执行功能表现。和孩子一起使用屏幕,学习效果更好。
数十年的电视研究表明,三岁以下的儿童从现场互动中学到的东西比从屏幕这样的二维空间中学到的要多。所以,在没有父母或同伴陪同的情况下看屏幕时,这些年幼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收获。在孩子自己玩耍,或者与父母进行亲子互动的时候,家里最好也不要播放针对成人观众的电视节目或是其他任何节目。否则儿童游戏、亲子互动的质量都会受到影响。而亲子互动对儿童早期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之所以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因为这种方式限制了儿童和家长之间互动的频率和质量。在开着电视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注意力和反应会减弱。父母只顾自己玩手机,也会影响亲子互动。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和反应迟钝。仍记得之前在机场见到的一对父女,女儿在旁摆弄玩具,并不时和父亲交流,但父亲一直在玩手机,显然这位父亲并没有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互动。直到父亲放下手机,两人的互动才变得欢乐有趣。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时,使用传统书籍也好,电子书籍也罢,学龄前儿童对故事书的理解和亲子互动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与传统玩具相比,会发出声光的电动玩具则降低了游戏和亲子互动的质量,可能是因为父母需要使用更多语言和词汇来解释传统玩具。为了拥有健康、积极、优质的屏幕媒体体验,家长应该认真考虑孩子观看的内容:内容是否具有最佳挑战性?对孩子来说,内容应该既不太难,也不会太简单。
内容是否吸引人?它应该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邀请他们参与进来。内容是否有意义?孩子们能把内容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吗?内容是否是交互式的?这种交互体现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们实际上可以与屏幕上的角色建立关系,这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沉浸于Minecraft等世界,并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谈论它,从而增进与人交流的能力。
孩子跟大人们分享自己的屏幕体验也有好处,这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内容,可以直接向大人学习、提问。和孩子们一起玩电子设备的最好方式就是谈论它,问问题,创造机会把二维的屏幕内容带入三维的现实世界。而且,重要的是,要想塑造孩子使用电子媒体的行为,家长就得以身作则。大人用电子屏幕来娱乐,就很难说服孩子用电子屏幕去学习。偶尔使用电子设备充当“电子保姆”,并不会毁掉孩子的前程。
关键不在于孩子花多长时间盯着屏幕,而是在于孩子用电子设备做什么、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