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位好友在我家附近买了房,但却一直没有装修而空置着。因此友人委托家母时不时过去察看一下。一次,我陪着母亲同去,检查有没有窗户破损、水管漏水之类的状况。走进屋子里,不一会儿就在卧室的玻璃窗下,发现了一具小小、早已干瘪了的尸骸。可怜的小家伙头顶栗色,白色的脸颊上有着一块明显的黑斑,这不幸罹难的鸟儿无疑是一只树麻雀了。它已经死去了很久,眼窝和腹部早已凹陷,但周身没有明显的伤痕。
脸颊上清晰的“黑脸蛋儿”表明它作为一只成年麻雀的身份。
可这门窗紧闭的房间里,怎么会凭空出来只鸟呢?满心狐疑的我不由得开始环顾四周,很快就注意到有亮光从墙上预留给空调管道的洞中透进屋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树麻雀偏好在天然或者人工原因形成的孔洞里筑巢,在人居环境里,屋檐、瓦片下,或者墙壁上的洞穴都能被它们所利用。这只可怜的树麻雀大概是以为能在这个洞里,发现合适筑巢的地方吧?万万没想到进去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出来的路,被困死在空房间之中。
城市中的常驻民树麻雀的学名里,属名Passer源自拉丁文,就是指“麻雀”;种本名montanus也源自拉丁文,指“山区的、来自山区的”。树麻雀确实可以生活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在欧洲,树麻雀分布海拔高度的上限达到了1500米,在亚洲则可达4400米。但它们的生活环境并不局限在山区,最主要的栖息地,还是乡村和城市这样的人居环境。
有趣的是,树麻雀和家麻雀这两个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物种,在欧洲和亚洲的角色却几乎是对调过来的。
在东亚城市中,对于生活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的人而言,树麻雀大概是他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野生鸟类了。但树麻雀长相可谓平平,虽说常见,却没有什么为人津津乐道的“鸟设”。因此,大家常常把所有毛色棕色的小鸟都当成“麻雀”。
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英国,有许多水平颇高的观鸟人,然而英国人也常常觉得树麻雀的长相过于“大众脸”。他们把长相缺乏特点的棕色小鸟称为“LBB”,这三个字母其实就是“小棕鸟(little brown bird)”的缩写,树麻雀当然也属于一种“LBB”。
尽管树麻雀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高强度的城市化,仍会对树麻雀这样“打不死的小强”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一项针对北京树麻雀的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心,例如商业区、高层居民区和城市主干道中,麻雀数量都很少。中国香港地区的鸟类调查则发现,香港树麻雀的数量近些年来正在下降。在日本树麻雀的数量也不断减少。现在城市里的建筑物结构发生了改变,树麻雀可以筑巢的洞穴日益减少,树麻雀为了竞争筑巢地点打破头,甚至会对同类下毒手,把其他树麻雀的蛋从窝里摔出去,将“别人”的窝据为己有。
农村的麻雀处境也不甚乐观。
在我国的农业大省四川和江西,都有人研究过树麻雀的数量及分布,人们认为,近三十年来环境污染和滥用农药,是造成树麻雀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说到最后,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不起眼的树麻雀呢?这种鸟拥有广大的分布范围,适应人居环境的习性,这使它成为了研究城市化对于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生物适应环境能力的极好对象。
更让人感慨的是,都2019年了,还有冥顽不化的人,认为树麻雀有“滋补壮阳”的神奇功效,把它们当成“野味”捕杀吃掉。
离开友人房子之前,我检查了所有的空调预留孔道,并把这些洞一一堵上。那具小小的尸骸,我把它移到了花园的杂草丛中,让它回归到自然的循环里去。我们生活中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对与人共存的生灵们,却可能意味着致命的陷阱。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城市里连小小的树麻雀都容不下了,那将是怎样了无生气的绝望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