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引起大家共鸣的答案是:厂家故意把生产日期印在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让消费者只看到“保质期”而误导消费者认为还有那么长之间才过期。关于保质期,还有另外两个问题是:谁确定的?依据什么来确定的?下面分别来说。
保质期可以先印好,生产日期却不行。或许有的“不良商家”有这样的想法,不过“生产日期不显眼,而保质期却容易看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生产流程上的原因。
我们知道,预包装食品在生产的时候,包装材料是预先制作好的,食品标签是也是预先印好的。在制作的时候,都是大批量地印刷,因此印上去的内容都是对于这款产品确定不变的,比如配料表、营养标签、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等。保质期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会很整齐地排列在标签上,也就很容易看到。而生产日期则是不固定的。同样的一大批包装材料和标签(如果标签不是直接印在包装材料的话),会用于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
所以,生产日期,只能在生产的时候才印上去。这个“印上去”,是通过一个“打码机”喷在包装上。小规模的生产可以用手持打码机喷到包装的任何位置,大规模的生产则是让包装好的产品在传送带上通过,而打码机固定在传送带旁边,食物经过时就把生产日期和批次号喷上去。喷码的位置,就会受到传送带和喷码机喷头的位置限制。在现实中,一般就是怎么方便就怎么安装。
一方面,喷的位置不见得是“醒目”的位置;另一方面,喷码机喷出的字符跟包装上的精美印刷差别很大,也就不容易见到。
保质期的长短是谁定的?食品的保质期是厂家自己定的。这可能让许多消费者难以理解:事关食品安全,为什么“有关部门”不来“管一管”呢?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也都如此。这是因为:“保质期”是厂家的一个承诺,承诺在那个期限内,食品的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强制性的,而企业标准是企业显示对同类产品的优势而制定的更高标准。这些品质的指标也不仅仅是安全性,还包括食品的风味、口感和外观等等。这个“保质”,跟其他商品的“保修”是一样的。在这个期限内,任何一方面不符合厂家承诺的标准,厂家都需要负责;过了这个期限,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坏,只是厂家不再担保。担保多久,自然也就是厂家自己的选择。
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
食品的变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说在某天之前是“好”的,那天之后就坏了。一种食品需要多长的保质期,是厂家和经销商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的。保质期短,生产上容易实现,但容易导致产品过期而不能销售,造成损失;保质期长,储存经销的压力小,但对产品的要求高。一般而言,厂家是参考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经销周转时间和常规工艺,来确定一个保质期的目标。
然后调整产品配方和工艺条件,把产品放置比保质期更长的时间,然后测试产品的各方面指标。如果都满足,那么就可以了;如果不满足,那么就继续改进配方和工艺,直到满足为止。很多产品有“加速保质期测试”,就是把产品放在比较高的温度下,根据“某高温下一天相当于常温下XX天”的经验,可以更为迅速地进行确定保质期。
还有一些产品是先确定配方和工艺,把多个产品储存起来,在不同的时间取出一些样品进行测试,从而获得各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然后选取各项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的时间作为保质期。如果有比较可靠的“某高温下一天相当于常温下XX天”的经验,也可以采用在高温下储存的加速测试。不管哪一种方案,实际操作中都会留下比较大的余量。这样,即使不同批次的产品有波动,也不会出现保质期内产品不合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