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12年,我有些话想说

作者: 迹冥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9-07-23

作者分享了自己与失眠斗争12年的经历,探讨了失眠的原因、对策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强调了亲友关心的价值,并表示虽然失眠仍可能存在,但已不再感到恐惧。

作为一个轻度抑郁症患者,失眠根本是人生绕不开的坑。算下来我与失眠抗争也有12年了,足足一个生肖循环,也是忧伤。

追溯起来应该是高中转学后。转学前,我就是一个每天沾床就睡、两个闹钟喊不醒、一个月至少迟到10天的普通学生。转学到外地一所著名高中后,我的失眠生涯正式开始。第一次发现自己中午怎么都无法入眠的时候,我震惊、茫然、失落,最后在床上偷偷地哭了。那时候的室友看我兔子一样红彤彤的眼睛,以为我是初来乍到想家,还好好地安慰了我一番。

睡眠真正开始崩坏是在高三第二学期。我从晚上12点躺下,到第二天早上6点还是清醒的。听着窗外渐渐安静,虫叫鸟鸣,雨滴风吹,室友偶尔翻身呓语,空调嗡嗡嗡地响,我的身体像沉重的铅,慢慢地、缓缓地沉到冰冷的水底。我的精神是极度清醒的,我的身体却是麻木的。

复读的日子里,我已经习惯了连续三天失眠的感觉,医生确诊为“神经衰弱”,吃了很多药但依然不见好。我依靠安眠药换得的几小时睡眠和白天课堂上打瞌睡熬过了一年。然而大把大把掉落的头发和满脸的痘痘真是让我悲伤得不得了,可怜我才18岁怎么就过上了秃头烂脸的日子。

大学前两年,失眠依然阴魂不散。我对室友12点后敲键盘、摁鼠标和来回踱步的行为简直怨恨到极点,甚至对面床嘎嘎响的风扇我都时刻想拍散它。宿舍关系当然不好,我一直也想给当年被我骚扰过的室友们道个歉,长期处于病态的我真是给大家带来许多的麻烦。

为了对抗失眠,我试过了各种办法。初期,我依赖于医院开的安眠药。高考前压力大、时间紧,我拒绝了做心理治疗,直接吃药。一开始只需要半颗就能起效,后来两颗甚至三颗的剂量我都无法安然入睡。那种煎熬实在太痛苦,我开始辗转各个医院开药甚至骗药,意图获得更大剂量和更有效的安眠药。

失眠真正得到舒缓,是从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开始。因为作息冲突和“噪音”问题,我跟室友的关系渐入冰点。

辅导员的几句话让我决定去看心理医生。第一次做心理治疗是在学校的辅导室里,结果我在辅导室里哭了三个小时。医生耐心地跟我谈了很久,把我的人生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委屈、难过、愤恨,仿佛都通过眼泪和话语宣泄了出来。那一次之后,我又断断续续地到当地的人民医院、心理治疗诊所和网络付费心理咨询室,进行了为期2年左右的心理咨询。失眠开始好转,直至今日,基本已经很少有失眠的困扰。

我是个特别爱哭的人,失眠最难受的时候几乎都是在无声地大哭。失眠的时候特别绝望,也特别地恨。我会痛恨命运的不公,痛恨为什么只有自己会得这样的病,痛恨别人为什么不能体谅我、迁就我。这些极端的想法会在失眠的时候变得异常强烈。但情绪到达极点而哭出来后,这些想法似乎就会逐渐平复、消失。后来我甚至会找些特别难过的悲情小说来看,迫使自己哭一场。一般哭完大半个小时后就能睡着。

毕业后搬出来自己一个人住,感觉简直不能再爽。晚上睡不着就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走,开灯看会儿书,关灯玩会儿手机,扔下手机在床上打滚,滚累了闭眼休息,还是睡不着就干脆起来开始追剧。不用因为担心干扰别人而强迫自己躺着不动。那时我的失眠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哪怕入睡前三四个小时里辗转反侧,最多只是有些烦躁,那些极端、可怕的念头再也没有出现过。活在我心底,12年的恶魔,现在老了,跑不动了,再也不能折腾我了。

对失眠的人想说的话:找到真正让你失眠的原因。失眠并不一定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糟糕。不要拒绝亲友的关心。失眠并没有太可怕。我与它斗争了12年,可能余生依然要纠缠下去,但我再也不会害怕。

UUID: 6083d965-10cb-4b4b-8203-dd285b2e8bd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07-23_失眠12年,我有些话想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