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也就是7月16日,针对2月底以来海德堡大学充满争议的医学项目,经过数月调查,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了第一阶段的初步结果,指出围绕该事件的“四宗罪”:无故撤换项目领导、过早开启媒体宣传、接受无关领域投资、缺乏科研责任感。该事件发酵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今年2月发布的的乳腺癌早期检测科研项目,其既未进行同行评议,也未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还宣称年内可以“市场化”,受到学界谴责。
此后,一个由7人组成的外部独立调查委员会成立,展开调查。对于调查结果,海德堡大学医院管理委员会主席Simone Schwanitz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审视此事件,并非始于今年2月,而是2017年春天,当时项目的创始团队在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被迫离开。这是海德堡大学首次公开回应乳腺癌早期检测项目团队换血一事,而其中的核心人物便是中国女科学家杨蓉西。
今年4月,《知识分子》也报道了杨蓉西出走海德堡的往事。(专访 | 一位华人科学家在德国的遭遇)2010年,刚从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博士毕业的杨蓉西到了海德堡大学,专注于乳腺癌体外分子技术的研发。五年后,她领导的“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项目获得了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奖励的86.6万欧元的创业基金。目前,乳腺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影像、超声、核磁共振等。
杨蓉西的目标,是用血液筛查实现早期乳腺癌的检测。如果项目落地,这将大大减轻女性早期乳腺癌检测中的疼痛和辐射。获得创业基金后,杨蓉西便组建团队,核心成员四人,目标是将科研成果商业化。作为团队核心,她的任务不仅是推动科研进展,还要吸引社会融资。另外,作为海德堡大学的员工,杨蓉西的发明均为职务发明,所有权属于学校,她仅享有分红权。
2017年春天,杨蓉西与校方旗下的专利管理公司就利益分配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被踢出了项目组,不得不辞职,团队的其他核心成员也陆续离开。接手杨蓉西的负责人是对此项目知之甚少的德国同事。“对研究员(笔者:指项目的第一任领导,即杨蓉西)的处理是存在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在声明中如是说。
在《知识分子》先前的报道里,杨蓉西称,因为与校方专利合作公司就利益分配的谈判陷入僵局,校方采取了冻结工卡、强行撤职、限制行动等一系列措施逼走她。“(这)是第一次从大学角度官方的承认了当年相关部门对我和我项目组的不公正处理。海德堡如此高傲的大学,能够官方做出以上声明,已经在我意料之外了,很感谢外部委员会的公正。”得知调查结果后,杨蓉西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评论道。
在德国本土,海德堡事件的更大争议在于,这个乳腺癌血液检测项目的发布是违背科研伦理的。当时,项目方仅对900多个女性,包括500余名乳腺癌病人和400个健康女性进行了研究,并未提供详细的实验数据,便夸下海口称,年底前可以市场化。
“2019年2月,血液检测项目的广泛媒体发布为时过早,缺少足够数量的样本和完整的临床实验,也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相关学术期刊发布……今年内将项目投放市场是不切实际的,”调查委员会在声明中写道。此外,调查委员会还批评了海德堡大学医院的高层,因为他们掌握足够信息和时间来阻止科研团队的市场推广,然而一切却进行的如此顺利和高调。
一个多月前,《知识分子》还报道了围绕该事件的两个进展:一,海德堡大学专利管理公司的领导兼医院法务主管被撤职,这位主管就是两年前代表院方通知杨蓉西被撤职的人;二,海德堡大学解除与专利管理公司的合约,将专利管理权收回至校长。(后续:海德堡大学科研引争议,校方收回专利商业落地权)不过,事情仍在继续。调查委员会表示,下一步的工作是,在继续搜集相关事实的同时,研究科研技术转化的管理模式和标准。
到目前为止,院方并未公开表达对杨蓉西的态度。杨蓉西在朋友圈说:“这件事在时隔两年终于真相大白并赢来公正评价以后,是否道歉和赔偿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自己去完成,就是将来用事实证明,it is true, I can do it, and you cannot.”离开海德堡后,杨蓉西回到国内,目前就职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继续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