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中的“海洋之心”原来不是蓝钻,而是……

作者: 马志飞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19-07-20

本文讲述了坦桑石的发现和其作为宝石的崛起,以及它在《泰坦尼克号》中“海洋之心”角色的替代,揭示了这种宝石的独特性和市场地位。

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一道闪电击中了乞力马扎罗山下的草原,干旱的草地瞬间燃起熊熊大火。这原本是一场残酷的灾难,谁曾想到,这场大火竟然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在烧黑的岩石中出现了闪闪发亮的“蓝宝石”。当地人以为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于是,就把这种“蓝宝石”打磨之后戴在身上。1967年,蒂芙尼珠宝公司的专家来到坦桑尼亚,发现了当地人佩戴的所谓“蓝宝石”。

经过检测,专家们发现,这些装饰物并不是真正的蓝宝石,而是一种名叫黝帘石的矿物。具有敏锐商业眼光的珠宝专家认为,虽然这种石头不是蓝宝石,但可以把它们打造成新的宝石推向市场。于是,珠宝公司对这些蓝色的石头进行了一番商业策划、包装与设计。

起初,这种新的宝石被取名为“蓝紫色黝帘石”;不过,或许感到这个名字专业性太强,缺乏特色,也有些土气,珠宝公司最终决定就以其产地——坦桑尼亚(Tanzania)直接称其为tanzanite,翻译成中文就是“坦桑石”。对于这一新的宝石,珠宝公司大肆鼓吹,说它是“过去2000年里所发现的最美丽的蓝色宝石”。就这样,坦桑石成了一种新兴宝石。

坦桑石像蓝宝石一样美丽,每当我们看到这种深邃的蓝色,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浩瀚的宇宙、无边的天空、广阔的大海和清澈的湖水,恰恰也是这种深邃和宁静,象征着忠诚和永恒。据说,1995年,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筹拍电影《泰坦尼克号》时,为了寻找女主角胸前佩戴的那枚名为“海洋之心”的蓝色钻石,道具组费尽周折,无奈之下,最后选择了坦桑石。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电影放映之后,“海洋之心”火起来了,坦桑石也名声大噪,逐渐成为蓝色宝石家族的“二当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蓝宝石。默默无闻的黝帘石作为一种宝石,坦桑石的历史仅有短短的50多年;但是,作为一种矿物,黝帘石十分古老,其诞生至今已有数亿年,它主要形成于变质岩中。

当地下深处的岩浆活动时,不断散发的热量和挥发性物质会导致周围接触带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产生大量新的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地质学上称这种作用为“接触变质作用”。历经了几亿年的漫长时间,在岩浆岩与周围原岩的接触带上,就形成了黝帘石。

黝帘石属于钙铝硅酸盐,是庞大的硅酸盐矿物家族中的一员,晶体呈柱状,表面具有玻璃光泽,通常为无色或灰色,有极少数会呈现出其他鲜艳的颜色,如蓝色、蓝紫色、粉红色、灰绿色、浅黄色等。其中,透明的蓝色或蓝紫色晶体才称得上是宝石坦桑石。如今,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德国等许多国家都发现有黝帘石矿物。我国四大名玉之一——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就含有大约5%~70%的黝帘石。

不过,黝帘石中能形成透明的蓝色坦桑石者少之又少,坦桑尼亚是世界上坦桑石的唯一著名产地。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坦桑尼亚所有的坦桑石矿山都集中于乞力马扎罗山下阿鲁沙市附近一片约20平方千米的区域。绝无仅有的产地给当地人带来了财富,这也算是大自然对贫困的坦桑尼亚人民的一种眷顾吧。既然坦桑石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黝帘石,那它为何能脱颖而出呢?原因在于,坦桑石里面含有微量的金属钒。

科学家还发现,如果对坦桑石进行适当加热,钒的状态会因此发生变化,从而使宝石的蓝色变得更加浓郁,更加鲜艳。说到底,大家或许应该能够明白了,为什么说坦桑石是乞力马扎罗山下的草原大火烧出来的。经过加热处理的坦桑石,其颜色十分稳定,不会褪色;所以,当今市场上所见到的坦桑石几乎都经过加热处理。如果你想购买百分之百纯天然的坦桑石,反而不是件容易的事。

UUID: 710489a3-5cb9-49a1-af53-33fc7c9c3f5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7-20_《泰坦尼克号》中的“海洋之心”原来不是蓝钻,而是…….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