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付梓的时间,我们特意选在了7月20日,以此向50年前的壮举致敬:1969年的这一天,当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表面时,他们就创造了历史。为什么说这次登月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显而易见的一个原因是,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在地球形成后一亿年左右(目前最新的估算是,月球诞生于45.1亿年前),月球就出现了。在过去的40多亿年里,地月之间的38万千米,一直是地球生命不可跨越的天堑。在很多神话故事中,这也是天神与凡人的距离。然而,1969年7月20日,当“阿波罗”11号释放的登月舱缓缓降落在月球表面时,旧的神话被打破了,人类创造了新的神话。
第二个原因是,阿波罗计划促进了多种技术的发展,进而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集成电路、无线吸尘器、CT扫描仪、太阳能电池板、燃料电池、消防服、气垫式运动鞋等很多技术或产品,最初都是科学家为登月任务而开发的,如今它们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阿波罗计划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影响就更大了,正如月球快递公司(Moon Express)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的鲍勃·理查兹(Bob Richards)所说的一样,“今天发生在太空里的一切,都与阿波罗计划带给人们的启迪密切相关。”
第三个原因是,“阿波罗”11号以及其后的5次登月任务,对月球做了很多实地观测,并且从月球上带回了382千克土壤和岩石样本。过去几十年里,美国航空航天局向外发放了50 000多份月球样品。对这些样品的研究,已经彻底改变了我对三大问题的认识:月球表面的性质、月球的起源以及太阳系的演化。
还有一个原因是,登月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情:即便在某些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人类也能取得伟大的成就——毕竟,那个年代的计算机可能还与房间一般大。因此,这次登月壮举激励了很多人去追逐真正伟大的梦想,而他们又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尽管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当我读到与当年登月相关的文字时,仍然忍不住心旌荡漾。
略感遗憾的是,包括我在内,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没能亲眼看到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踏上月球的画面,也没能亲耳听到阿姆斯特朗那句著名的“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不过,本期专题《登月50周年:人类的太空征途》或许可以弥补这一遗憾,我们通过长达36页的篇幅,重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历史性时刻,也详细回顾了登月任务对全球的影响。
可惜的是,登月任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太空征途一片坦荡。当年,经历了那个伟大时刻之后,全世界的梦想家都认为,登月不过是人类移民月球、漫游火星的一个跳板。但是,阿波罗计划在1972年结束之后,人类再也没能重新站上月球表面,而把人类送上火星或太阳系其他天体的计划,没有一个能够达到当年阿波罗计划的高度。也就是说,人类踏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之后,历经50年也没能踏出第二步。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登月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投入巨大——阿波罗计划历时约11年,耗资超过250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的0.57%,约占当年美国科技研发经费的20%。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参与了阿波罗计划,总参与人数超过30万人。除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身处特殊环境下的美国,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承担如此巨大的投入。但是,我们的太空征途不会就此止步。
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有6个国家以及数家私人公司都制定了近期登月的计划,甚至SpaceX这样的公司还提出了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也许,在未来10年内,我们就将亲眼见证人类在太空征途上的第二个伟大时刻。
中山大学的物理学家李淼曾说,人类的未来会是星辰大海,愿我们的太空征途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