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在非洲国家刚果(金)暴发的埃博拉疫情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此次疫情自去年8月开始蔓延,当地已有2500余人感染,超过1650人死亡,严重程度仅次于2014至2016年间在西非大规模暴发的埃博拉疫情。此前,关于疫情等级评估的讨论就多次进行,但WHO因“病毒在受感染区之外的区域传播的可能性较低”,始终没有将疫情列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
就在上周日,疫情传播到人口200多万的刚果(金)东北部交通重镇戈马,该市被视作是“该地区通往外界的门户”。随后,WHO宣布疫情构成了全球卫生紧急事件,即可能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并需要国际协作加以应对的“特殊情况”。
最新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上的两篇文章,描述了用减毒的巨细胞病毒(CMV)载体疫苗消除猕猴体内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一种类似HIV的病毒)的研究。
研究发现,接种减毒巨细胞病毒载体疫苗后,有59%的猕猴体内的SIV消除了。此外,该减毒疫苗的免疫力具有持久性,12只接种该疫苗的猕猴中,有9只在三年后依然能抵抗SIV感染。该研究有助于研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目前,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正计划将以巨细胞病毒为载体的HIV疫苗用于临床实验。
昨日,埃隆·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 公司发布了一套全新的脑机接口系统。这项技术利用神经手术机器人,通过激光在头骨上钻孔,将直径4~6微米的电线植入大脑,并用电极固定。随后,人们可以通过USB接口直径读取大脑信号,甚至能通过iPhone进行控制。这项技术的目的是让瘫痪病人更好地使用电子设备,目前已经通过了动物试验。据报道,该技术最早有望在2020年开始进行人体试验。
澳大利亚科学家实现了第一个硅双量子比特门,其能在0.8纳秒内完成一次运算,比现有的基于自旋的双量子比特门快200倍,且电子噪声很低。他们将两个原子比特以特定的间距放置,然后以高精度读取、控制硅原子量子比特的电子自旋。通过控制电子间距离,就能有效开启或关闭其相互作用,建立量子门。这项研究展示了在微小尺度上实时控制和观测量子的突破。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上。
今天,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Warren Alpert Prize)的获奖名单公布,4位光遗传领域的先驱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技教授Edward Boyden、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兼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教授Karl Deisseroth、柏林洪堡大学神经科学教授Peter Hegemann和牛津大学神经回路和行为中心主任Gero Miesenböck。
光遗传学是一种使用光和基因工程来控制大脑中神经细胞活性的突破性技术。4位获奖科学家的工作让科学家们能够观察、了解和操纵神经元,为理解人类大脑奠定了基础。沃伦·阿尔珀特奖于1987年由企业家、慈善家沃伦·阿尔珀特成立。30多年来,先后有10名诺贝尔奖得主曾获得该奖项。
欧洲航天局发布公告称,根据最新观测数据,十余年前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于今年9月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0。
这颗小行星名为2006 QV89,于2006年被发现,直径预计在20-50米。当时,天文学家预测其在今年9月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7000。不过很快,这颗小行星便从天文学家的眼皮底下“消失”了。在最新的观测中,欧洲航天局的天文学家在潜在的与地球相撞的轨道上依旧没有观测到2006 QV89,这说明其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
昨日,SpaceX的星际飞船(Starship)的原型机Starhopper在进行引擎测试后意外起火,火势持续数秒后被迅速扑灭。目前,SpaceX并没有就此作出回应。Space等媒体认为,Starhopper外观似乎没有受损,而其内部状况暂时未知。这次事故可能会推迟其后续测试。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有核纤层蛋白(lamins)突变的心肌细胞,其搏动明显异常。
当将突变引入健康的细胞中,也会导致这些细胞跳动异常。通过进一步的DNA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异常活跃的基因导致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通路(PDGF)的激增,这也是扩张型心肌病发作的原因。当研究人员给核纤层蛋白突变的细胞中加入了两种PDGF受体抑制剂后,它们便恢复了规律跳动。不过以前的工作表明,这些药物可能会在高剂量时损害心脏,研究团队下一步将寻找合适的剂量。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