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达WHO推荐值两倍
来源:pixabay过量摄入食盐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协会杂志》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900名儿童和2.6万名成年人的食盐摄入数据,发现中国居民过去40年中食盐摄入量一直居高不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的两倍。
其中,中国北方居民的平均食盐摄入量为每天11.2克,较上世纪80年代的12.8克有所减少;但南方居民的食盐摄入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8.8克,增加到如今的10.2克。研究人员指出,加工食品、在外就餐次数的增加,可能抵消了政府的减盐努力。
科学家发现修复受损心脏的细胞
近日,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心包液中的一种细胞有助于治疗损伤心肌。该细胞是一类GATA6+心包腔巨噬细胞,首先发现于心脏受损小鼠的心包腔,可帮助修复小鼠的受损心脏。在不到三年内,心脏受损病人的心包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细胞,证明该细胞可能有助于心脏病病人的治疗。该研究发表于《免疫》,有望为心脏受损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60年后,核试验场地仍无法居住
1954年,美军在比基尼环礁进行核试验1946~1958年,为了进行核试验,美国在马绍尔群岛投下了约67枚核弹。由于辐射物质蔓延,群岛中4个环礁上的居民都先后被迫迁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新研究,搜集了来自马绍尔群岛的岩石样本,经过检测发现它们仍保持着远高于预期的γ辐射。其中,比基尼环礁的样本辐射水平达648毫雷姆,而安全值为100毫雷姆。
这些区域所产的水果中同样包含超出安全值的辐射剂量,研究指出,这里很长一段时间仍将不适合人类重新居住。
华人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三维量子自旋液体
最近,来自莱斯量子材料中心的华人物理学家戴鹏程等人在《自然·物理学》上发表论文,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中子散射实验和瑞士保罗谢瑞研究所的μ介子自旋弛豫实验中,都证明了以单晶形式存在的焦氯酸锆是三维量子自旋液体的材料。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三维自旋液体。
SpaceX查明载人龙飞船爆炸原因
SpaceX公司宣布,他们已经分析出今年4月载人龙飞船在地面测试中爆炸的原因:一个阀门故障导致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泄漏,从而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爆炸。SpaceX表示,在飞船的未来版本中,这些部件将被替换,以确保不再发生这类事故。
人类祖先200万年前已有哺育后代习性
持久的哺育期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标志,数十年来,科学家也在推测人类是什么时候发展出这种行为的。在最新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距今超过200万年的非洲南方古猿牙齿化石,发现其在婴儿诞生后会有大约1个月的哺乳期。而在此后数年内,母亲会继续陪伴在身边养育小孩。当环境变化和食物短缺时,母亲会用乳汁来给幼年的孩子补充食物摄入。
这也是有关人类哺育期的最早证据,对推演人类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
过度饮食会阻止脂肪燃烧演化使我们的身体倾向于囤积脂肪,以应对饥饿、寒冷等压力。近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位于脂肪细胞表面,在压力下阻止脂肪燃烧的蛋白质——RAGE。讽刺的是,过度饮食也会给身体造成压力,启动RAGE并抑制脂肪分解。用高脂饮食喂养小鼠时,去除脂肪细胞上RAGE的小鼠体重增加比对照组少75%。
科学家正通过调控RAGE尾端一种关键化合物,抑制蛋白激酶A,阻止RAGE起作用的连锁反应。这项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上。
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华龙一号”封顶
7月14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外穹顶封顶混凝土浇筑圆满完成。“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拥有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大飞机的撞击。“华龙一号”机组外穹顶结构为全球在建核电机组中工程量最大的壳体结构。